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资讯频道
分享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好友老陈一脸丧,不停地抱怨。

上个月中旬,在下班的路上,老陈不小心剐倒了个60多岁的老人,摊上了大事。

当时,老陈啥也没想,秉着一腔良善人家的热血,立马送老人进院,二话不说交了住院费。

谁知,老人原本只是蹭破了点皮,家属却要求给老人全身做了个体检,这还不算,检完没事也不肯出院,说是怕有什么后遗症。

老人的儿子天天堵在老陈的单位或家门口,要医药费。

说到这,老陈真是叫苦不迭,早知当初,心就该硬一硬,不管就好了!

其实,撞伤了人要不要先垫付医药费这个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话题,但却很难讨论出一个真正靠谱的做法。

医药费要不要先垫付?不能简单一个“要”还是“不要”,具体要看情况。

01

一般来说,车祸中有人受伤,需要垫付医疗费用的情况,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肇事一方先垫付,等划分事故责任后再进行清算;

第二种,受伤者自行垫付,再按照法律走理赔程序;

第三种,肇事者和伤者协商垫付,理赔时再清算。

但是,每每摊上事,总会有一些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发生事故后,处理的流程就至关重要了。

第一步,打120,救人是第一位的,除非受伤人员被压在车下了,否则不要碰他。

第二步,带好贵重物品锁好车,保护现场(在离事故地150米以外的地方放三角架)。

第三步,打122,喊交警,为判定责任采取证据,如果你有行车记录仪,那恭喜,又多了份证据。

第四步,打110,防止有激动的家属和群众,发生什么意外情况。

第五步,打保险公司电话,告知有人受伤。

老司机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人受伤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私了”,否则,很有可能,这件事永远也不能“了”。

90%的被讹是因“私了”引起的,记住了,可以善良,但不可以不防。

02

那如果在不得已要垫付的情况下,垫多少合适呢?

强险中有一个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车险改革前是1万元,改革后升至1.8万元,可以作为垫付的参考。

打个比方说,如果伤情不严重的话,车主可以先垫付3000-5000元,如果严重,需要抢救,垫付的金额就在强险医疗费赔偿限额内就好。

这样一来,既不会耽误抢救伤者,也不会让你白出冤枉钱。

伤者和肇事者都没钱怎么办?

可以救助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

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

2)《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不管什么情况,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说到底了,车在路上跑,祸从天上降,只有买足金额保险才能安心。

在即将实行的车险改革政策中,其中三责险购买额度从原来5—500万,增至10—1000万。

车祸药费要不要先垫付?新政策帮你解答!

原以为自己买了100万的三责险已经“666”了,现在看,简直是弱爆了。

早在2015年,全国各地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赔偿的内容就包括以下范围:

1、丧葬费。

2、被抚养人生活费。

3、死亡赔偿金。

4、精神损失费。

5、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6、如果受害者是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的,还有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等等。如有财产损失的,还可以要求赔偿财产损失(如车辆维修费等)。

多少人买保险时因为省了几百元,不幸出了事故后却赔光了家底。

你要明白一个事实:买足三责险,是给自己和家人起码的保障。

费改后的新政策以车主利益为本,保障更全面,优惠力度更大,登录平安好车主APP,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办理。

车祸药费要不要先垫付?新政策帮你解答!

不幸遭遇事故,请随时随地打开平安好车主APP,专人专线为你解忧:

24小时报案、远程视频理赔、在线理赔沟通查询,有任何疑问均可通过好车主智能客服咨询。

另外,对事故处理开通绿色通道,限时处理;保额保质修车;赔款限时到帐。

平安好车主,车主好帮手,真正做到理赔无忧。

写在最后

车在路上跑,偶尔有蹭剐是很难避免的,不管什么情况下,请保持冷静,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

把平安好车主APP下载到你的手机里,等同于拥有一名专业的管家,随时随地为你排忧解难!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资讯频道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扬帆海外,“福宁”号这“帆”是怎么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