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习惯,已经融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了改善,中国人的"胃"也愈发变得"刁"了。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对食物的需求,使得全球种植和出售食物的方式正在被改变。但是,土地的限制、人口的膨胀却在威胁着中国:如果希望本世纪下半叶国内人口有充足的能负担得起的食物,那么其将需要确保全球种出满足90亿人需要的食物。

中国打响食物保卫战!土地限制人口膨胀 科技成为关键

农业经济迎来变革

对此,中国给出的答案是:科技!

中国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变革起源于四十年前中国开始重建生产体系和私营企业的时候。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工厂、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繁荣,但是遥远的农村同样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改提高了水稻、小麦等粮食的产量,数百万人跻身中产阶级队伍,他们消费更多蔬菜和猪肉,并希望享用牛肉、牛奶等过去被认为奢侈的食物。

但是中国发展脚步太快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大片的良田被工厂侵占。土地被废料或农药污染。从汞超标大米到三聚氰胺奶粉,中国成了劣质食品的代名词。

所以,如果中国人的食谱都开始向美国人看齐,那么中国如何能够为其不断增长的人口生产出足够多的安全食品来呢?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没戏。

平均而言,养活一个美国消费者需要大约一英亩(半公顷)土地。而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英亩左右,其中还包括因污染而退化的土地。

所以,中国政府的重心日益转向农业改革,并且四管齐下:市场控制、提高耕种效率、减少土地流失,以及进口。

而在每一方面,科技都是关键。中国正在向水利、种子、机器人和数据科学领域投入几十亿资金,以修复农业遭到的一些破坏,发展可持续、高产的农场。

中国耕地不足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国在1997至2008年间失去了6.2%的耕地。而且地方政府还在继续征地用于开发利润更加丰厚的房地产项目。中国农业部未回应就本报道置评的请求。

官方数据显示,自中国2007年宣布"确保18亿亩耕地"(1.2亿公顷)目标以来,耕地流失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多年来依靠卖地来筹集促进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绕过限制,例如把犄角旮旯的小土地算入耕地,或者把城市区域重新划分为农田。

更让中国决策者忧心的是,中国剩余耕地中近20%已被污染。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

中国饮食习惯正在加速农业经济变革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食物的安全性,愿意去花高价去买健康安全的食物。十年来,中国的牛肉进口增长了190倍。可用作饲料的大豆进口也迅速增长,以至于政府在2014年悄然将大豆从其自给自足粮食目录里剔除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先德称,中国需要进口,因其有限的土地无法什么都生产;中国的目标是主食能够自给自足,其他的都根据市场需求进口。

但是几十个南半球国家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令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根据Demographia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前20大城市将有14座来自亚洲和非洲--雅加达、马尼拉、卡拉奇、金沙萨和拉各斯将加入东京、上海和孟买的行列。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届时地球或拥有多达97亿人口。据粮农组织估计,考虑到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食物产量需要从2009年的水平提高70%。

中国迎来一场绿色科技革命!

世界在10年前就有所体会:当时农作物欠收和生物燃料的迅速运用导致了全球性粮食危机,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粮价上涨而发生动乱。

中国在莫桑比克之类的国家买下或租赁土地以保障粮食供应,这种中国式圈地行动背后离不开上述原因。然而中国政府支持的许多项目,其更重要目的是增加贫困国农产量,加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而非只是为中国超市增加供应。

中国国内正在为又一场绿色革命而努力,企业家们对有望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新科技张开双臂。

中国的新式农民不再观天象猜晴雨,而是使用基于一系列向智能手机无线传输数据的土壤传感器的微灌溉系统。新式农民在控制气候的集装箱里种植蔬菜,使用无人机喷洒经电脑配制的杀虫剂。

可以预见,大规模的机械化将走进家家户户,农业经济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食物也将更加安全健康。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庄园领主》没提前公开售价原因:不想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