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原标题:高考成绩公布,谨防录取陷阱!快看看这些典型案例)

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人”出现,称可以花钱上名牌、低分用钱补……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高考过后的录取阶段,以诈骗为主的各类犯罪高发,商河县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结合典型案例总结了一些行骗的套路,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谨防高考录取陷阱。

案例一

自称高校教授

花钱可入名校

潘某的儿子高考成绩一般,但是潘某希望可以通过“运作”帮儿子选一所知名高校。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称是上海某知名高校教授的周某,周某答应会将孩子安排进一所上海的名校。周某以需要请上海教育局的领导吃饭、托关系为由先后要求潘某向他的指定账户汇款共计16万元。但是潘某的儿子迟迟没有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潘某方才知道自己可能是被骗了。于是,潘某通过电话和微信等联系周某,要求其返还16万元。在多次催促后,周某还了2万元,之后就杳无音讯,潘某无奈之下报警。经警方查明,周某根本不是所谓的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而是一位自由撰稿人。

案例二

使用黑客技术

伪造录取名单

张某冒充高校教师,谎称能帮助高考成绩未达本科线的学生办理点招录取,为了使学生家长相信学生已被高校录取,张某几经周折联系到宁某。宁某利用南京某大学网站的漏洞,采用注入网页木马的手段盗取了该大学本科招生网站的管理权限,先后将4名未被该校录取的高考考生信息添加到该网站的本科生录取名单中,使考生及其家长相信已被南京某大学录取。张某通过上述手段先后骗取4名学生家长共计82万余元。

骗子惯用六大骗术

需要考生家长警惕

一是用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套取考生身份证、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实施精准型电信诈骗;二是发布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链接,让木马程序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信息;三是谎称可以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四是自称军校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实施诈骗;五是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将学杂费等费用打入指定账户;六是混淆自考、成人高考、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

随着高考招生录取阶段的临近,类似案件可能增加,无论何种形式的招生诈骗,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检察官温馨提示

检察官提醒,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很多看起来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得逞,不仅因虚构身份和能力,更是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慌不择路”的心态。其实,这些骗子的所谓“领导”身份、“通天能力”,只要留心核实便会验明真伪。如果遇可疑情形,可以电话咨询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或登录高校官方网站查询,不要被骗子的谎言蒙骗,更不要将钱款汇给不熟悉的人。报考期间,考生和家长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考生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验证码等信息交予他人。

检察官建议,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正确认识和看待落榜,名牌院校也并非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从我国国情看,人才比例和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选择专科、职业学校、技校等就读,在毕业后甚至比一些知名高校的毕业生更好就业。此外,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技校的学生,通过继续学习一样可以达到本科同等学力,同样能够考取研究生深造。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