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东南网5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新华社19日播发通讯《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光明日报18日在1版刊登通讯《万寿岩遗址保护:守住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和评论员文章《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分别对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情况进行了重点报道。

新华社的通讯《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分别以“炸药包下‘挖宝’”“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冲击波与启示录”“让历史一代代传下去”为小标题,对万寿岩遗址保护情况进行报道。报道说,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在这里完成。这些“远古的秘密”曾长久封存于福建三明一座寿桃形孤峰——万寿岩中,20多年前却差一点灰飞烟灭。幸运的是,三明万寿岩遇到了负责任的文物工作者、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更引起了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于是,这个宝贵的人类家园被从炸药包和挖掘机的威胁中抢救下来,从而有了今日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光明日报的《万寿岩遗址保护:守住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分别以“炸药包下保住的‘幸运儿’”“绵延不绝的文明之光”“不断‘生长’的文化共识”为小标题进行报道。报道说,它是一个窗口,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它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辩证关系的深度思考。配发的评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指出,由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我们必须认识到,要爱惜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黄金产区,国民酱酒,探秘小糊涂仙·酱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