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如今,漫步在武夷新区,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水之廊、云谷水系、云谷公园等一批绿地公园已悄然变样,经过海绵设施“微改造”“微提升”,地面上铺设了透水砖,步道旁多出了植草沟……雨水缓缓沉降渗透,被海绵一样的地面慢慢吸收,整个城市仿佛都在自由畅快“呼吸”。

2021年6月,南平市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获批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近半年时间内,南平市已有12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竣工,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海绵”设施,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

“游步道旁种有植被的这种地表沟渠即是海绵设施中的植草沟。”日前,在武夷新区云谷公园,市海绵办专家、上海市政总院工程师吴晨浩指着游步道旁的沟渠向记者介绍,植草沟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

目前,武夷新区云谷公园不仅布设了植草沟,还增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这些海绵设施既增强了公园的雨洪调蓄能力,又能达到增加景观效果的作用。

武夷新区体育中心拥有将近7.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在设计时,项目方就利用植草沟、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既保障排水防涝安全,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我们项目部建设了4个雨水收集池,总容量达到2100立方米,收集处理过的水用来绿化灌溉。”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范良福介绍,透水砖、植草沟等海绵化改造,让雨水有了更多的缓降空间,可被一层层“海绵”慢慢吸收。

吴晨浩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

南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形成具有南平特色的“四个无处”海绵建设思路,即在云谷二期、宝山路地块等道路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采用透水铺装、雨落管断接等措施,使硬化地面的雨水无处不断接进入海绵设施,进而实现雨水无处不渗;在水之厅、云谷水库等绿地公园、河湖水系类海绵建设项目中采用河湖水系连通与蓄滞空间建设,做到水系无处不通,洪峰水量无处不错。

系统谋划项目,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们系统谋划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保护类、山水园林城市洪涝安全保障类、高标准建设海绵示范新城类、城市建设品质提升水环境治理类’四大类70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海绵建设内容总投资29.84亿元。”南平市海绵办负责人吴涛介绍。目前,70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中,2021年已开工项目33个,海绵建设内容总投资18.7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亿元,已完成投资7.77亿元,占年计划的111%;2022年计划开工项目37个,海绵建设内容总投资11.09亿元。

在原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的基础上,南平市根据住建部及省内组织的专家咨询会讨论意见,组织力量开展系统化方案完善工作,针对南平市位于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禀赋,构建了涉及“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示范片区工程体系。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位于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示范城市,‘唯一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海绵示范城市,东南丘陵山地+山水园林城市,新城+海绵,碳中和+碳达峰’是我们的生态特色,‘山洪为主的城市水安全问题,雨污混流为主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为主的城市水生态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三大关键问题,‘阶梯型山地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海绵城市管控模式’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南平模式。”吴涛告诉记者,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正按照体现南平特有的四大生态特色,解决三大关键问题,探索两大经验模式的“432”建设思路推进。

完善顶层设计,让海绵城市建设有据可依

2021年是南平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的起步之年。自开展示范城市建设之初,南平市就从规划、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开展海绵立法、全域推进管控机制建设。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市长5次听取海绵城市建设专题汇报,并对示范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周召开调度会或现场会,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中会办,解决问题。市海绵办实行每天调度,对机制建设、海绵专篇、项目进度等情况进行分析,梳理需协调会办事项。

南平市引进上海市政总院海绵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并积极培养本地技术人员。目前已完成《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试行)》等4项立法调研工作并上报2022年立法计划,编制下发《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南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5项体制机制文件,作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市海绵城市工作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依托南平市政府驻地整体搬迁的优势,市海绵办同步启动《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等7项涉水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中全面融入海绵理念,并将滞蓄空间建设与山洪防治等内容落实到涉水规划体系中,完善顶层设计,引领南平市涉水工程体系构建。同时,加快《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导则》《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导则》等9部本地技术标准编制实施,完成南平市城市河流品质提升与健康生态系统构建、中心城区降雨径流污染时空特征研究等6项专题研究。

针对南平市独具特色的山水格局、水文地质特征,南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优先保护生态景观廊道,构建“海绵骨架”,并串联绿地公园,点、线、面相结合,力争到2023年,南平市中心城区建成区4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全面达到中央关于海绵城市示范市的各项要求,打造具备东南沿海山区城市特色的海绵示范城市。(张莎)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逆水寒手游少年柳星闻怎么打 永夜星都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