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仙阳镇,是浦城县北部最大、交通最便利的集镇,具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2010年,这里被列为全省45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14年又被列为全省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

小城市怎么建?要建成什么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经过几年的建设,这个镇级小城市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基本形成了以“造福工程安置区”为居住基础,以荣华山产业组团为产业依托,以政府服务为导向的城市化集聚区,核心区域人口也从6000人增至12000多人,预计三年内人口将上升至1.8万人。

从“集中安置区”到“幸福小城市”

“现在居住环境好多了,小孩子读书也方便了!”5日,在章家岭集中安置区一座两层半小洋房里,主人李义寿高兴地说。李义寿今年65岁,原来一直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小毕村。去年年底,他搬到这里,并利用家里的一楼开起了杂货铺,每天生意还挺不错的。“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想到到老了还能‘转行’。”老李笑呵呵地说。据悉,章家岭集中安置区总投资2.3亿元,计划安置600户3000人,是南平市内最大的镇村一级集中安置点,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建设。

在仙阳,像李义寿这样居住在高山村、地灾点的村民还有很多。为此,镇党委班子一直把“安居”作为第一号民生工程来抓。2010年以来,镇里抓住“造福工程”利好政策大范围铺开的有利时机,结合小城市建设要求,以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建设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辅,将大量生活在高山村、空心村、地灾点的农户搬入集镇居住。

“通过连续三届党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我们镇里目前已经建设有6个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可以安置村民近5000人,这些新区成为了我们小城市的基础。”镇党委书记裴挥军告诉记者,因为“造福工程”的政策好,大家都亲切地把这里称为“幸福小城市”。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

人口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仙阳镇居民反映最严重的,就是自来水水量小、较为浑浊的问题。

“我们集镇目前使用的水厂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水管口径小,水处理量有限,很难满足不断集聚的人口使用需要。”镇分管领导左庭兴介绍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镇里多次邀请专家、居民代表进行讨论研究,最终采用“两步走”解决方案。第一步是仙阳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和位于荣华山产业组团的荣华山自来水厂达成协议,投资200万元从该厂修建3.8公里长的水管接入镇里作为自来水水源使用,暂时解决用水问题,目前工程已经过半。第二步是规划一个投资1800万元的标准化水厂,可满足2万人饮水要求,建成后现在的水源作为备用水源使用,彻底解决居民的饮水难问题,现在已经完成方案设计。

随着小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民生问题也不断涌现。“以往我们把重心放在建设上,对这些问题采取被动管理的方式,效果不太理想。”裴挥军说,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该镇结合“百日攻坚”和“四比六促”活动,采取主动过问、积极服务方式,今年已经累计解决道路、水利、自来水工程等问题10余项。

从“靠山吃山”到“就近上班”

柳岩增一家原来居住在渔梁村花墙头自然村,住处属于地灾点。不久前,他们搬入了位于章家岭二期的新房,彻底告别了一到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的日子。更让老柳高兴的是,现在一家人都在集镇上找到了工作。“我在仙阳的一家五金店里打工,儿子在荣华山产业组团物流园上班,儿媳则在组团的中慎合成革有限公司上班,平均人均工资都有3000元左右。”

从“靠山吃山”到“就近上班”,成为了仙阳“小城市”搬迁居民的常态。市级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离仙阳小城市仅5公里之隔,园区内的30余家企业用工需求巨大。该镇积极与荣华山产业组团和圣农(浦城)公司对接,组织搬迁下来的村民进行就业培训,上岗后每月可以拿到工资2000多元。此外,村民在此就业可以有效发挥工业区优势促进“产城融合”,目前安置区内已经有50%左右村民在组团、圣农等企业就业,年平均增收万余元。

据悉,目前仙阳镇正结合扶贫开发政策,针对搬迁下来的村民具体情况因人施策制定就业计划,通过到企业上班、引入项目帮扶、发展合作社流转田地等方式,逐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袁野 柳志勇 叶永仕)

责任编辑:杨林宇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居民幸福指数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平面设计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