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高甲戏生角年近50改行成乡村大厨 三口大锅闯乡间(图)

高甲戏生角年近50改行成乡村大厨 三口大锅闯乡间(图)

高甲戏生角年近50改行成乡村大厨 三口大锅闯乡间(图)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记者 余健平/文 梁张磊/图) 农历十一月十六,新历12月26日,周六中午,翔安前浯村苏家千金出嫁,摆喜宴32桌,晚上新店一户人家摆满月宴,30余桌。

早在一个月前,苏家就跟洪永勉预订了这一场酒席,这是苏家今年第三次“热闹”,前两次两个孙子的满月酒,也是请洪永勉掌勺,老苏说:“我爱吃他做的菜,我请的客人也都说他煮得好。”

周五晚睡觉前,洪永勉再一次翻开笔记本核对第二天的食材:5斤发泡好的燕窝,5斤半土海参干,60余只龙虾,70斤冬蟹,60余只鳗鱼,40只鲈鳗,35条珍珠龙胆……一一和供货商确认后,才安心睡下,这是他的习惯。

忙碌从清晨开始

次日早上6点,天才蒙蒙亮,洪永勉厨师队的十几号人已在他家集合,前往老苏家后院临时搭的棚下,开工。

不用洪永勉发令,队员麻利地将三口直径一米的大锅,大小号高压锅、高压铁桶一字摆开,摞好大蒸笼数个,架好5米长的切菜案板。锅铲像铲沙用的,勺子口有一顶帽子那么大,刷锅用的是竹扫帚,这都是特别订做的,一下锅就是大几十斤的食材,没它们,根本翻不动。

灶火一开轰隆隆,院子里立马热闹了起来,蔬菜和肉类的供货商送来最新鲜的食材,菜叶上落着露水,羊肉还有温度,洪永勉点头签单,笃笃笃的切菜声随之响起,老苏家喜庆的一天,由这临时厨房拉开序幕。

喜宴分中午和晚上两场,中午14桌,晚上18桌,每桌共16道菜,以海鲜为主。在海鲜到来之前,光是备菜就得花一番大功夫,葱姜丝切得不能比面线粗,胡萝卜得雕成花,一人份的菜要均分入罐,芋头块在油锅里翻滚,麻油爆姜的香味能把熟睡的人唤醒,一瓶丹凤高粱洒在滋滋冒油的羊肉锅里,火枪一点,一团烈火将羊肉的皮烧得有了麦芽色的金边,喜宴开桌前一小时,再入高压锅焖熟。

10点半左右,海鲜也陆续进场,每一只鲜活的鱼虾蟹都是按洪永勉要求筛选出的精品,什么时间送哪种海鲜是有讲究的,掐好时间宰杀,才能保持它们的最高鲜度。

队员们各司其职,嘴上在谈笑,但手中的活儿却做得一丝不苟,干劲十足,洪永勉则流动在各个岗位上,参与每一道程序。不过,在调味这件事上,客户指定要洪永勉来做。

调味和时间玩得恰到好处

闽南人饮食喜清淡、鲜美,洪永勉调出的汤头,能去肉类的油腻,能吊出海鲜的清甜。哪些食材碰撞能将美味激发,不同分量的调味料冲撞在一起能产生怎样的味道,他只要闭上眼睛,舌尖便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味觉的敏感,让洪永勉将调味玩得恰到好处。

到12点半,一切已准备就绪,厅里高朋满座,洪永勉在等待老苏的一串鞭炮,鞭炮声一响,即是上菜时。

他的招牌菜鳗鱼蒸芋头,爽口软糯;海鲜煮地瓜粉条,一上桌就能被分刮见底;八宝饭甜而不腻,越是这些经典的闽南喜宴菜,越考验厨师的功底,食客们尝一口便知高下。

闽南村里的喜宴和酒店不同,不是菜摆满桌,而是吃完一道,紧接着上下一道,这要求总厨能灵活准确地把握时间。蒸笼在冒热气,油锅里烟气升腾,传菜员脚步紧凑进进出出,大厅里觥筹交错,然而洪永勉却一副淡定自若,他的心里有个计时器:龙虾8分钟,开边鱼13分钟,猪蹄20分钟,羊肉半小时,燕窝一小时,每一道菜都是新鲜出炉,美味直达食客口中,甜头甜尾,清淡浓香轮番交替。直到上完最后一道菜,洪永勉一看时间,正好一小时十分,一分不差。

上半辈子唱戏下半辈子做饭

能这么熟练地做菜,还能调众人口味,想必是有几十年的厨房经验。然而,洪永勉既不是厨师班出身,做这一行,也才第六年。

洪永勉也是前浯村村民,他的转型,曾让众人大吃一惊。2010年,他突然出现在村里喜宴的厨房里,认识他的人笑了:“勉啊,你不去唱戏,在厨房干什么?”在过去20多年里,大家都视他为文艺青年,印象中,他在戏台上化着大浓妆,穿着繁冗笨重的戏服,唱得铿锵有力,怎么突然就和柴米油盐打起交道了?唱戏的人,会做饭吗?结果,菜一入口,大家服了。

离开戏台,洪永勉是百般不舍的。自从17岁起,他就进了戏剧学校,后来主唱高甲戏里的生角,戏班子驻地于晋江,他在剧团里认识了妻子,生有一儿一女。在1980年代,别人干苦工一天的工钱不过是10元左右,他唱一场就有近百元的酬劳,还被邀请到文莱、台湾、新加坡等地演出,也算是风光一时,最鼎盛时期,一年得唱280多场。

但是自2005年以后,剧团的活越来越少,做厨师的好友看他有空闲,常拉他一起做帮手,像是天生做厨师的料,洪永勉很快就掌握了做主厨的要领。不过,那时候,他仍没有想过要改行,他以为自己会唱一辈子的戏。

只不过,靠嗓子吃饭,不知道意外哪天会来临。2009年年底,洪永勉的嗓子不舒服,恰好几场戏又排在一起,连续唱了几天,加上戏后的应酬,他的嗓子坏了,再也唱不了了。他失落万分,不舍得离开戏团,厨师好友劝他:“你可以出师了,改行吧!回老家去,试一试,不比唱戏差。”

子承父业 儿子工资翻番

在奔五的年纪,突然要另起炉灶,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洪永勉夫妇俩找到在机关食堂工作的亲戚们,组了一支不到十人的队伍,并承诺给他们高于机关发的工资。“我的首战是为戏团老板家人办满月宴,有20多桌,我真的很紧张。”洪永勉回忆,那天,他像新兵上战场,想不到的是,他就此一战成名。

在村里,他的手艺全靠食客口耳相传,同样的是,做坏一场,差评也会不胫而走,所以,洪永勉接每一单,都得做到万事周全,有时候,为了创新一道菜,他会想得一整夜睡不着。

单子越来越多,见客户、排菜、采购,太多事需要他做,最多每月做36场,大单达一次性140多桌。洪永勉每天忙得不得休息,三餐常常不能按时吃。2013年,在台企做总经理助理的儿子晓池见父亲如此劳累,也辞职加入了厨师队。“他在企业每月工资到手5000多元,他回来支持我,我给他一万元的工资。”洪永勉让晓池从切菜工做起,两父子常常交流做菜的心得,各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晓池也成了主厨,能够独立接单了。

老苏家的喜宴结束,洪永勉翻开笔记本,核对晚上满月宴的菜单,他把这场的主厨权交给晓池。交代清楚后,他又匆匆赶往下一个客户家里去排菜。笔记本上,接下来还连续有六场宴会,最近又是旺季,得一直忙到农历十二月十五才能松缓一些。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国网福建服务中心:启动党建“三级联创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