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海峡网4月20日讯 (海都记者 杨江参 田米 文/图)南安省新、美林有杨五郎墓的传说,而在泉州市区鲤城后城街,也能找到杨五郎的身影。

后城街西北侧,有一幢济阳别墅,为爱国侨商蔡德燥所建。距离济阳别墅不足百米的地方,藏着一座小宫宇,如果没有仔细看,还不好发现,那便是后城“祖师宫”,其“听香”俗谚,闻名泉州。

巧的是,祖师宫奉祀的,也是“大德禅师”杨五郎。

泉州后城街祖师宫奉祀杨五郎 听香俗谚流传至今

祖师宫里奉祀的,就是杨五郎

祖师巷里藏祖师宫

祖师宫位于鲤城后城街通往八卦沟边,原名“厚诚祖师公宫”,现今宫口门额上还书有“厚诚祖师公”五字,祖师巷因此得名。

据碑文记载,该宫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奉祀的“祖师公”是北宋名门杨家将中的杨五郎。相传杨五郎出家五台山为僧,曾助杨六郎大破天门阵,后人为此建宫庙尊奉他。

祖师宫不大,面积约3平方米,原有一尊“祖师公”神像,传说是从五台山分炉而来,后来被偷走了。如今的神龛里放有三尊木雕神像,中间高40厘米的是祖师公,两侧各有一尊20多厘米高的护卫神像,较为精致,已有40年历史。

据郑镛所著的《闽南民间诸神探寻》一书所载,大德禅师(崇正大禅师)就是杨五郎,因为他忠肝义胆、为国御敌、为宗族扬眉,故被民间立庙祀之,也被奉为杨氏家族的保护神。

泉州后城街祖师宫奉祀杨五郎 听香俗谚流传至今

点完香,蟳埔阿姨准备到庙外僻静处“听香”

听香俗谚流传至今

昨天是农历三月廿三日,也是一年一度的祖师公诞辰日,祖师宫聚满了善男信女,焚香祈祷。

其中,一袭花衣的郑阿姨特别显眼,她来自公式埔,年过五旬。熟练地点了香,郑阿姨跪在神像前祷告完,便拿着一炷香,走向庙外,准备“听香”。好奇的我们跟在她的身后,想一探究竟。

据说,听香就是把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祖师公”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僻静之处,闭上双眼,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祖师公听香”俗谚就是由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如今已有几百年。出来一会儿,郑阿姨就拿着炉香进了庙,绝口不谈问卜之事,只是微微露着笑脸。

打扮时髦的林阿姨家住西湖,昨天也到祖师宫“听香”。“买房子、考大学、娶媳妇……只有心里有要问卜的事,都可以来‘听香’,很准的哦!”林阿姨说,每次“听香”后,她的愿望都能实现,虽然这一切跟家人和自身的努力有很大关系,但她还是愿意将其归功于祖师公,一直保留着“听香”的习俗。

夫妻守护宫庙40年

宫口的“厚诚祖师公宫碑记”,落款人是曾珠英。正在猜测何许人,突见门口不知何时,多了一位老阿婆,双眼痴痴地望着庙内。

原来,老阿婆就是碑记上写的“曾珠英”,今年89岁了,虽然腿脚不怎么利索,但她每天一早都要到庙里来看看,回忆自己跟丈夫蔡源德的护庙往事。

据传祖师公原来香火旺盛,后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衰弱。蔡源德原是水产公司职工,改制后到后城菜市场卖海鲜,每天必经后城巷,有次见祖师公神像在大雨中淋湿,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将头上的草帽拿下来给神像戴上,同时萌生了给祖师公建新家的想法。

可当时,很多邻居温饱都是问题,没有多余的钱财资助,建庙显得有心无力。不过蔡源德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召集周边群众一起出谋划策,最终于上世纪80年代,出资在祖师巷头建了现在的这座宫庙,让祖师公有了容身之处,并一直守护着它。

可惜的是,蔡源德于2000年因病去世,由妻子曾珠英接过他的“衣钵”。大约在五六年前,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幼子蔡一春成了新一代守庙人。

□互动

五郎故事等你来分享

重建后的祖师公,香火越来越旺盛,如今已成为泉州“听香”的代名词。

按现居后城街的老人所讲,后城街其实原称“厚诚街”,取自“忠厚、诚信”之意,指的正是崇正大禅师的品格。也许,蔡德燥当时选址这里建厝,看重的便是“厚诚”两字。

昨日,有读者向海都记者反映,杨五郎的高贵品质,正是大家所敬仰的,也是泉州地区不少庙宇供奉杨五郎的缘由。

如果,你也有关于“祖师公”的故事,不妨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与大家一起分享,同忆五郎跟泉州的那些事儿。

责任编辑:杨林宇

相关阅读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鼓楼区总工会举办“劳动创造幸福”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