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20.7% 数字福州建设亮出“硬核”成果

“榕城小福数字能源”示范站。记者 陈暖 摄

近5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速达20.7%,数字福州“奔跑”得更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数字福州时空底座更夯实;“充电一秒一公里”成为现实,数字福州建成全省最大“城市超充圈” ……24日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福州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数字福州亮出 “硬核”成果,锚定下一阶段目标。

打造“超充之城”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福州市新能源车保有13.58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6.7%,同期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2.4万个。预计至2025年底,福州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渗透率将超50%。

近年来,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高效建成超充服务网,助力福州打造“超充之城”。在建设运营中实现两方面创新:一是科学规划布点,携手华为,快速上线运营13座超充站,累计提供服务近40万车次,率先建成全省最大的“城市超充圈”;二是落地了全省首个集华为超充、光伏、储能、电池智能检测技术的“榕城小福数字能源”示范站,最高充电功率达600kw,实现“充电一秒一公里”。

未来,城投新基建将深耕数字能源板块,努力打造充电、数智、产业三个生态。到“十四五”末,拟完成100座充电站、1000根超快充桩的建设目标,其中光储充检站和超充站50座以上,满足至少1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融合5G、鸿蒙、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车桩网一体化协同。依托“榕城小福”城市服务平台,联动停车、餐饮、休闲、购物等多种业态,壮大产业集群。

“我们将持续加快超充站建设进度,尽早落成一批充电安全高效、技术先进、用户体验好的超充站,助力福州打造高质量能源体系,为福州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全市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投用

目前福州已建设覆盖全市域1.2万平方公里的“空、天、地、底”数据空间底座,包括全市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地名出现了“大、洋、怪、重”乱象,地址信息不一致也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鉴于此开展的福州市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项目已完成,并向全市28家单位近30个项目提供标准地名地址数据服务。

承建单位福州市勘测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库涵盖全市175万二维码门楼牌,整合关联了公安、不动产、市场监管局、民政地址编码数据库等861万条行业地址库,实现已产生的存量地址的有效关联。

项目的一大特色是打通民政、不动产、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与地名地址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地名地址数据从产生、变更、应用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基于业务的协同更新,保障新产生的增量地址一致。

“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高达80%与空间紧密相关。类似地址这样看似平凡的标识,一旦实现空间化及标准化,将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述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持续建设“空、天、地、底、增强现实”空间五位一体的时空大数据体系,打造一个统一的孪生城市元宇宙时空底座,积极推动地理信息时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

建立健全鸿蒙生态

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安全引擎。《2024年数字福州工作要点》提出,严守安全底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福州将加快推进“e福州”APP鸿蒙化适配,拓展鸿蒙系统的应用场景。

“2年前,福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鸿蒙产业扶持政策,全方位促进鸿蒙生态培育。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升软件产业自主可控能力的战略,建立健全鸿蒙生态对数字福州具有战略意义。”市大数据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

首先是推进政务应用率先步入鸿蒙时代。通过“e福州”APP鸿蒙化适配,福州将打造全国政务APP国产化适配标杆。

“城市鸿蒙化”将赋能数字经济新发展。福州计划进一步构建城市级鸿蒙生态,培育鸿蒙产业人才,吸引优秀开发者齐聚榕城,助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带动鸿蒙产业聚集。同时,推动福州智慧生活、移动互联网、传统工业等重点产业步入产业链鸿蒙化,将助力“工业提振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莫思予 蒋雅琛)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编写农业防洪减灾科技服务手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