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新闻网4月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黄益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罗源鲍鱼产业遭遇危机,因为它90%以上的销量流向餐饮业。卖出去就是亏本,不卖就要不断投入资金——罗源养殖户面临两难困境。他们将如何突围?近日,记者展开了调查。

疫情之下 罗源鲍鱼酝酿突围

鉴江镇养殖户复工复产。

困境:

疫情之下鲍鱼降价 有养殖户未卖一斤

3月31日,在罗源县鉴江镇的“海上牧场”,养殖户陈森、陈林兄弟正在给鲍鱼喂饵料。

“往年二三月份正是鲍鱼的销售旺季,通常能卖出10万多斤。今年受疫情影响,一斤也没卖。”陈森告诉记者,他们兄弟俩养殖鲍鱼已经超过20年,目前养殖规模超过2万笼、近30万斤。

鲍鱼作为高档海鲜,90%以上销量流向餐饮业。自从疫情暴发后,全国餐饮业停摆,鲍鱼价格持续走低。与平常相比,目前鲍鱼每斤价格下降30元左右,已经低于成本价。

陈森兄弟俩舍不得贱卖。“鲍鱼现在卖出就得亏本,只能继续养在海里,打算等待餐饮业复苏,价格回升后再卖。”陈林说。

跟陈林想法一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海上养殖业是鉴江镇的支柱产业,以鲍鱼养殖为主。据2019年统计数据,鉴江镇海域共有近10万个网箱,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然而,养殖户要“耐住寂寞”却不容易。鲍鱼滞销,意味着没有资金回笼,继续养殖则需要不断投入资金。陈森告诉记者,他们的渔排每月工人工资、饵料等成本将近40万元。现在正是放苗季节,还需要一大笔资金,资金只出不进,压力非常大。

“一些养殖户承受不了成本压力,只能亏本卖。”鉴江镇政府工作人员说,如果不解决资金困难问题,鲍鱼养殖户的损失在所难免。

支持:

私人订制“鲍鱼贷” 解养殖户燃眉之急

鲍鱼养殖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为了解决养殖户生产经营融资难、担保复杂等问题,鉴江镇党委、政府于2018年和鉴江镇农信社合作,为养殖户私人订制,推出“鲍鱼贷”。

疫情之下 罗源鲍鱼酝酿突围

鉴江镇农信社工作人员上门为养殖户提供“鲍鱼贷”服务。

疫情期间,“鲍鱼贷”的作用越发显著。“我刚顺利贷款30万元,利率比普通贷款利率低不少,帮我解了燃眉之急。”陈林说,有了这笔贷款,他才能继续养鲍鱼。

“‘鲍鱼贷’的初衷是专门帮助养殖户降低融资成本。我们在对养殖户生产规模、养殖情况进行评估后,推出多项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鉴江镇农信社主任方雪华介绍,去年鉴江镇农信社向913户养殖户发放了9125万元贷款。疫情期间,鉴江镇农信社及时升级“鲍鱼贷”,推出了“战疫支农贷”,年化利率低至4.55%;还推出了“农e贷”“普惠金融卡”“小微贷”等线上业务申请渠道,全线上贷款限额由5万元提高至10万元。

“鲍鱼贷”办贷效率高,疫情期间帮了大忙。养殖户只要向银行提交相应的材料,5个工作日即可通过审批,续贷办理只需3个工作日。

“得益于‘鲍鱼贷’的成熟机制,仅1月至今,鉴江镇农信社就发放鲍鱼贷283笔,发放金额2697万元,为养殖户渡过资金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持。”方雪华说,鉴江镇农信社今年计划发放“鲍鱼贷”1.2亿元。

为了解决养殖户担保复杂等问题,鉴江镇农信社还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为养殖户设计贷款方案,信用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养殖户可申请免担保贷款。

“我正在请农信社帮我们评估,给我们一笔新的贷款,帮我们渡过难关。”陈森说。

破局:

危和机同生并存 倒逼行业设法突围

疫情是一场大考,既让鉴江镇的养殖业受到冲击,也逼着行业想方设法突破困境。

为了溢价卖出鲍鱼,陈森和其他养殖户多次商量后,决定联合推出冻鲍。利用鉴江镇当地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后,冻鲍将被运往福州、宁德等地的超市销售。

“第一批2吨正在加工,希望能为鉴江鲍鱼销售打开新局面。”陈森说,原先鉴江镇的鲍鱼销售渠道单一,由养殖户卖给中间批发商,批发商再卖到餐饮酒店,缺少深加工与附加值。疫情让陈森等养殖户探索延伸鲍鱼产业链,提高鲍鱼的附加值。

疫情防控,也成了规范渔排管理的契机。“我们进行网格化管理,组织聘请20名工作人员,在海上不间断巡逻。”鉴江镇党委书记辛捷说,他们还计划给每个渔排制作一个二维码,录入渔排所有人员的信息,让渔排也有“户口簿”,让管理更加高效。

“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海上养殖业要想克服外部风险,必须加强产业自身的竞争力。下一步,我们计划对接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在鉴江镇逐步探索科学养殖、深海养殖。”辛捷说。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BROMPTON JUNCTION福州东百中心全新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