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东南网6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潘园园 张静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建设新福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蓝图。其中,“百姓富”是蓝图中重要的一笔。

辛丑仲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八闽大地,深情寄语福建“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殷殷嘱托,福建儿女始终牢记。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福建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改善民生,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人民至上,见证为人民谋幸福初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宣示。

3月,总书记又一次回到工作生活了17年半的“第二故乡”,一路走一路看,与福建干部群众忆当年、话发展,群众的冷暖是他考察的重点。

山海之间,暖流激荡。对标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福建以“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打造民生暖色,在创造高品质生活路上奋力前行。

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钱从哪里来?

“各级政府带头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有保有压、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和改善民生。”省委书记尹力表示。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为的是让百姓过好日子。“十三五”期间,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平均达72.5%。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5404元增加到37202元,居全国第七位。

养老服务工程建设、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小流域综合整治……

“十三五”期间,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全省共实施12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达1756.9亿元,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得到有效改善。

一个个民生礼包,带给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破解小区停车难、公安行政审批“跨省通办”、开通首条山区“公交快递”……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我省梳理2.3万个事项,目前已办结1.2万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紧日子”有意义,那是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健康福建建设,推动优秀八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

“四大群体增收计划”、退役军人“阳光安置”工作机制、“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十五分钟”健身圈……福建“十四五”规划纲要,更加突出民生,改善民生,更贴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更加坚定。

改革攻坚,民生关键领域精准发力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3月23日上午,沙县总医院,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加把劲,让“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

新发展阶段下的民生攻坚,福建聚焦社会民生关键领域,精准发力。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省以最全面的措施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涉疫场所防控,建立统一的疫情信息数据库,优化八闽健康码应用功能和亮码、扫码机制,全面推进疫苗接种,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让医改红利更多更好惠及百姓。去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保服务“村村通、就近通”;今年,全省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再借助互联网医院和家庭病床服务,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医院能留住基层患者。

近两年,福建拿下首批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当中的两个项目,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华山福建医院落地厦门、福州,去年福建又借助“国家队”力量建成省儿童医院,越来越多疑难重症患者无须远赴省外就医。再加上率先全面跟进国家药品集采、探索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更多“接地气”的药械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养老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600余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建成老年人助餐点338个,规范化建设数达299个。各类养老床位总量提至2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提至36.2张。

宁德市古田县城东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里,饭菜飘香,90岁的空巢老人陈秀钗竖起大拇指:“我现在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非常省心!”

拓展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我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保就业并举,制定实施一系列具有福建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打好稳就业“组合拳”,让更多人有活干有钱赚。

去年底,我省创新1234稳就业工作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30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万人。今年前五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4万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制定加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闽江学院等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快启动部、省、市新一轮对厦门大学的共建,加快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3530亿元,成为第一大民生支出。

提升群众生态福祉,我省推进环境治理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攻坚行动。2020年,全省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52.5%,下降幅度全国第一。

维护社会秩序安定,保障人民乐业安居。我省持续进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立“一窗式收件、一站式服务、一趟就好”立案机制,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等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方便群众绿色出行,我省建成了“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福州、厦门迈入“地铁新时代”,所有建制村通客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绿道及各类市政管网4万多公里,70万户居民搬出棚户区(旧屋区)住进新房,27.9万户居民住进公租房。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位百姓,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

坚定方向,凝心聚力实现共同富裕

5月14日,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福建向全省人民郑重宣告:截至2019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新形势下,福建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产业衔接、坚持政策引领,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省委省政府强调,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日前,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之上,凝聚力量奋力书写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富美新篇。

号角已吹响,奋楫正当时。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压稳压实,让乡村生活充满更多的诗情画意。

五方位体测亭、健身驿站、智慧竞赛车……眼下的八闽大地,越来越多的体育场地正在变身。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科学的运营管理,激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也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消费扩大。“十三五”期间,福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约4%左右,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14.8%,位列全国第二。

“全福游、有全福”,旅游品牌全面打响。武夷山、朱熹园、沙县小吃城、三坊七巷、郊野福道……富饶的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福建旅游尽显魅力。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近年来,全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民阅读、农家书屋、“三下乡”、“百姓大舞台”融入百姓生活;线上线下开展“舞动中国梦”广场舞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福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泉州各地探索创新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