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非遗,总这么让人深深迷恋。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在时间的洪流中传演不息,是龙城最耀眼的符号!

这首流传千年的母爱颂歌《游子吟》,由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所作,亲切诚挚,艺术地再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与常州颇有渊源——它是孟郊居官溧阳时所作。而孟郊与《游子吟》的故事,流传于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一带,2015年还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孟郊与《游子吟》里永远的非遗在于平凡伟大的人性美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现存诗歌57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诗《游子吟》为代表作。唐朝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到任溧阳县尉,权责是抓捕贼盗、维护治安等武职。这一年,孟郊整整50岁,已是知天命之年。

孟郊任溧阳县尉四年,他喜爱作诗,时常走出县署的土旱城,寻幽访胜,流连忘返。孟郊时常骑一头毛驴,带着随从,到平陵城遗址悠游。孟郊在这里搭设一间茅屋,茅屋前的水潭里杂草丛生,常有野鸭出没。孟郊用竹竿攀弓、竹枝为箭,以射野鸭为乐。后人将孟郊搭设的茅屋取名为“射鸭堂”。孟郊在溧阳县尉任上,把老母亲从浙江老家接来奉养。一天夜里,老母亲在如豆的油灯下,为知天命之年的儿子缝补衣服,此情此景,让孟郊很是感动,即兴写下了《游子吟·迎母濑上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简洁质朴而又深情的文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孟郊的深深感恩。

孟郊离任时,一贫如洗,两袖清风。9年后,孟郊寂寞去世。溧阳人以孟郊为贤人,为孟郊画像,供奉在胜因寺内,让一代代溧阳人怀想纪念。

孟郊与《游子吟》里永远的非遗在于平凡伟大的人性美

《游子吟》,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诗” 千百年来,《游子吟》好评如潮。1992年,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游子吟》名列榜首,被誉为“中华第一诗”。 2006年5月,上海市诗词学会会长陈鹏举在《新民晚报》开辟的专栏《偶注唐诗》上,对此诗这样评论:“这首诗,确实流芳千古了。诗人在《游子吟》题下自注‘迎母濑上作’字样。这首诗谁也看得懂,谁也感觉得到,又谁也这样期望着的,这首诗不会死,只要有人还活着,这首诗就会流传。这首诗出生在唐代,是唐代的光荣。这首诗是唐诗,是唐诗的光荣。”

《游子吟》不但被广为引用,还流传到了海外。2009年6月17日晚上,俄罗斯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文艺晚会,时任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莅临观赏。晚会上,一位俄罗斯表演艺术家用汉语朗诵了孟郊的《游子吟》,博得了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溧阳市文广体局社文科科长周国翃告诉小布,2013年,央视一年一度的“清明诗会”在溧阳天目湖畔举行,央视多位著名主持人参加了诗会,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深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孟郊与《游子吟》里永远的非遗在于平凡伟大的人性美

历代溧阳县志多次提及孟郊虽然孟郊在溧阳任职时间只有四年,但是,他的人品、文品在溧阳民间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档案柜》记者从溧阳市地名办了解到,从宋代至清代,溧阳文人吟诗作词缅怀孟郊的就有十多人。至清嘉庆时,史炳编撰《溧阳县志》时,他把平陵城及射鸭堂列为溧阳名胜之一,由芜湖的汪鸿绘图,史炳题词。宋代时,在溧阳县城的胜因寺内,置李白孟郊祠。明代溧阳诗人陈周有诗《胜因寺二贤像》,诗云:“当年疏放客,岂不爱廷评?一日文章在,千秋庙貌生。”

明弘治《溧阳县志》在“名宦”中,有孟郊的简介,文中提及“迎侍母溧上,尝为游子吟。”在“附录”中,收辑其诗《游子吟》《溧阳秋霁》《审交》《织妇辞》,以表明这四首诗是在溧阳所作。清嘉庆《溧阳县志》在“文题名”、“名宦”中,均有孟郊的条目及介绍,并收录了他的五首诗作。1992年新编《溧阳县志》,在“人物”中,有500余字介绍孟郊,对其诗作也有提及。对于旧县当地人,《游子吟》是从小就常听长辈们念叨的故事溧阳市文广体局社文科科长周国翃告诉《档案柜》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溧阳文化部门在做文化普查时,发现南渡当地流传着孟郊与游子吟的历史文化故事,从那时起,便开始着手做一些记录和整理工作。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游子吟 孟郊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逆水寒手游少年柳星闻怎么打 永夜星都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