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高校资讯
分享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部署,7月10日-16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数智御火,古桥新生”博士实践队在范冰辉、童莹芳老师带领下,聚焦濒危的闽浙木拱廊桥,以党性教育、数字测绘、智能防火为核心,赴宁德屏南开展社会实践。

挖掘屏南地方精神富矿

数字技术守护木拱廊桥 福大博士实践队屏南护桥

实践队将党性教育融入实践全程,深入挖掘屏南地方精神富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探寻革命精神与青年使命的当代契合点。在陈祥榕烈士故乡,沉浸式体悟《清澈的爱》音乐剧展现的“以身许国”担当;于甘国宝故居研习清代戍台名将“忠孝廉”精神谱系,从其戍台治军、捐俸赈灾的民本实践中汲取“居官廉慎,尽心报国”的廉政基因;在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重温800余名名闽东将士血沃关山的铁军精神。

智绘廊桥韵,数字孪生助振兴

数字技术守护木拱廊桥 福大博士实践队屏南护桥

面对木拱廊桥存世稀少的严峻现实,实践队深入屏南8个村落,对9座不同级别的国宝、省宝、县宝级廊桥(包括万安桥、千乘桥)进行了全面“体检”,实践队员精准记录桥面板材质、廊屋风雨挡板形式等27类核心数据,厘清始建年代、失火经历等历史信息,摸清现有使用、交通状况及桥体现状。重点标注周围植被过密、消防设施不足、山墙布置隐患等风险点,推动廊桥保护从“被动抢险”转向“主动防护”。同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对万安桥、千乘桥进行了高精度测绘,获取428万个点云数据,精准记录其精巧的榫卯结构和周边环境,为后续保护和修复建立了详实的“数字档案”。

匠心筑乡魂,青春聚力护文脉 

数字技术守护木拱廊桥 福大博士实践队屏南护桥

活动期间,实践队与长桥镇举行校地共建启动仪式,并考察中国木拱廊桥展示馆,明确了运用数智技术强化廊桥保护的核心目标。基于采集的海量数据,实践队利用BIM技术构建了万安桥和千乘桥的精细三维模型,运用BIM-FDS交互技术,模拟不同火源下廊桥的温度场、烟雾扩散和结构燃烧过程,科学制定防火策略,推动保护模式从“被动抢险”转向“主动防护”,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形成了9份普查报告、2座廊桥BIM模型等丰硕成果,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深深镌刻在闽东的青山绿水间。(供稿: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易初

最新高校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风华录•9月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