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记者在6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9590万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1882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2%、92%。截至8月31日,已经有3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贷款发放金额;截至9月4日,高校已报到新生中有13.6%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希望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放心,如果您家庭经济困难,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哪所学校,都会得到相应的资助。”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出台资助政策6项,完善资助政策13项,全国6年间共资助学生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8864亿元,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如今,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已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介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努力推进资助预警前移、宣传时间前移、热线电话开通时间前移、助学贷款办理窗口前移、绿色通道前移。贷款受理点“下沉”至乡镇、村委、中心校、高中等,让助学贷款办理地点前移到学生家门口;不少高校派出由书记、校长带队的家访小组,将“绿色通道”延伸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门口。为了让老百姓少跑腿、少烦心,有关部门还印发专门通知,明确要求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学生、通过高中预申请的学生,不得要求其再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对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三选一”证明即可办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什么还会有因“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发生?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介绍,调研发现,这两年因为“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缴不起学费、生活费导致的,更多是由超前消费和其他个人因素导致。

“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我们呼吁,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田祖荫强调。

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最近湖南耒阳学生“分流”引发的情况,教育部高度重视,要求当地教育部门配合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问题。

续梅表示,当前一些地方教育资源配置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相对于学生快速流动,学校建设和师资配置都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产生大班额问题。消除大班额的办法是要综合施策,一方面是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这是根本的举措,首先要缓解学位的紧张,提供足够的学位。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管理,均衡配置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避免学生过度集中在一些热点学校,要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消除大班额还要列出时间表,国务院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消除大班额是需要时间的,要新建学校、招聘教师,所以各地必须超前谋划,提前部署。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