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平潭新闻
分享

原标题:央视再次聚焦平潭!8分钟认识“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2日,2019年的第一天,

央视《我和我的祖国》节目

播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时长近8分钟,

带观众走进平潭公铁大桥施工现场,

认识一群“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即使是重达数千吨的钢桁梁,在平潭海峡的大风中也不停地晃动,这对正处于桥梁结构架设阶段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提出了一个大难题。不停查看天气信息,就成了建设者们的日常。

央视再次聚焦平潭!8分钟认识“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罗京新摄 资料图)

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项目分部副经理杨党国介绍,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看海洋天气预报,晚上睡觉前也要看海洋天气预报,而且是提前观看将近一个礼拜的天气预报。因为目前处于平潭海峡的季风期,阵风可能达到8-9级,而正常吊装应该要在6级左右。

2018年底,工程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大桥首个航道桥的合龙,这要将一块470吨的钢桁梁吊装到桥梁上。很快,风力较小的黄金期出现了。建设者们提前一周锁定了临近2018年末的12月25日、26日这两天,还将原本半个月的工程量压缩到十天完成。

“如果说错过这个窗口期,按照近期的海上预报,一直要到2019年1月4日以后,大家都是主动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往前抢。”杨党国说。

央视再次聚焦平潭!8分钟认识“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横跨大小练水道的航道桥美丽壮观(资料图)

但是,所谓的好天气平均风力也在6级左右,还有1-2米的中浪,470吨的钢桁梁从岸上用浮吊船转运到运梁船上,就因为风浪费了一番功夫。

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项目分部工点副经理庞孝均表示,现在风浪涌浪太大了,船与船之间互相的浮动频率不一样,我们的吊船重,它这个船轻,两个高度不一样,所以很难对位。

央视再次聚焦平潭!8分钟认识“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跨海部分公路梁全部采用挂篮施工(资料图)

一次转运就用掉了大半天,第二天的正式吊装也状况频发,为了抵御水流,让运梁船在合龙点正下方保持稳定,建设者们特地调来了一艘重达3300吨的浮吊船,供运梁船靠泊辅助定位。但是吊装中还是发生了走锚,船舶位置出现了数米的偏移。

“我们这个航道没有覆盖层,锚抛下去之后,它的抓力就不像在其它有覆盖层的地方那么明显,而且今天潮汐也比较大,潮差将近7米,对我们的抛锚影响会非常大,比原来计划时间延长4个小时左右。”杨党国说。

从清晨不到7点开工,直到晚上7点左右,钢桁梁才顺利吊装至合龙口,而这样的任务,杨党国和他的团队2018年一共进行了近20次。

目前,全桥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了近90%,预计今年年底大桥将会实现全线贯通。

新闻多一点

昨日,湖北卫视也推出

大型系列报道《我和我的祖国》,

带领大家走进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现场,

了解建设者们正做着的事——

让那湾浅浅的海峡不再难跨越。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

这里的施工,用“杀鸡用牛刀”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比如要吊起200吨的门吊,得用2000吨的浮吊。为此。中铁大桥局专门打造了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平潭的天气说变就变,有的时候风浪突然变大,吊装作业不得不停止。建设者们就得回到他们沿着桥墩在海中央建设的这条一公里长的海上平台,这里是大家生活、施工的地方,比船舶安全。平潭海峡,风景如画。但这个被大家戏称“360度海景房”的地方,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到了季风期,被困平台十几天是常有的事儿。

中铁大桥局福平铁路三标一分部一工区副经理陈华南回忆,有一年春节,有个同事到海上平台检查工作,结果十点半突然风浪就大起来了,上不了船。刚好前一天他老婆从武汉过来看他,硬是把老婆丢在岸上七天没有管,最后他下来,老婆已经回去了。

央视再次聚焦平潭!8分钟认识“造桥禁区”的追风者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梁胜利合龙(资料图)

对于此次大桥首个主航道桥顺利合龙,中铁大桥局福平铁路三标一分部总工程师程细平说:“还是有很大的自豪感,毕竟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修建这么伟大的工程。”

陈华南也很自豪地表示:“在施工条件这么恶劣,技术要求这么高的地方能够把大桥建起来,我觉得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做得到。”

60多年前,这支队伍修建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长江大桥,让长江天堑变通途。现在,他们正做着同样的事——让那湾浅浅的海峡不再难跨越。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平潭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