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南平新闻
分享

6日,位于南平光泽乌君山下的中蜂养殖场内,养蜂户胡厚长正小心把年前为蜜蜂保暖而塞在蜂箱内的棉絮、稻草清理出来。胡厚长说,早春的花就要开了,要及时清理蜂巢,为蜜蜂采花酿蜜做准备。

今年40岁的胡厚长,是光泽县鸾凤乡君山村人,父亲长年生病,母亲瘦小体弱,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早年家境比较贫困。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厚长开始与蜂结缘。那天,他去朋友家玩,正好看到朋友从蜂箱中取蜜,听朋友说一小罐的蜂蜜就能卖上几十元钱时,胡厚长眼前一亮,想到家乡山多林密,正是养蜂的理想场所。在得到朋友许诺愿意免费传授技术后,他当即回家清理场地准备养蜂。

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当胡厚长抱着从朋友处转来的两箱蜜蜂开始养殖时,才发现养蜜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年,两箱蜂全部跑掉,第二年,又死了几箱,第三年,也没有丝毫起色……看到丈夫整天“不务正业”,家庭收入每况愈下,在多次劝说无效后,妻子选择与他离婚。可天性不服输的胡厚长,并没因此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凭着一股子韧劲,他走遍光泽境内的司前、寨里、止马、李坊等乡镇,只要一听到哪里有野蜜蜂出没,他就带上箱子、蜂扫、绳子、熏香等必备工具,找树洞、钻山洞收集野蜂群。

“人们都说养蜂人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其实养蜂是个苦差事。”胡厚长说,有时蜂群转场,几十箱蜂搬运、装车、卸车,考验的不光是体力,还要有速度,要不时间久了,蜜蜂就会闷死。而上山收蜂,除了辛苦外,有时还会遇到危险。2005年,他听说上屯一山垅里的树洞有一群野蜂,他便带上工具去收蜂,来到树洞前,看到老大的一个蜂巢,心情激动的他,没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就点香熏蜂,待蜂群慢慢散去,正准备取蜂巢时,一只青竹蛇突然窜出,向他扑来,直接咬到他伸出的木棍上。“那次真是幸运,要是被咬到,别说收蜂,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说起当时的经历,胡厚长至今仍心有余悸。

边养边学边积累,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了不少养蜂窍门,如人工培育优质蜂王,给蜜蜂分群,春季如何防疫,冬季如何防冻等技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2011年,他把养蜂场搬到位于武夷山麓北边的乌君山脚下,蜂群也达到近80箱,年产蜂蜜1500公斤,按每公斤均价150元算,年收入20多万元。

近几年,由于技术过硬,蜂蜜产量高、质量好,附近乡镇的好多人都前来蜂场学习养蜂技术。而对每个前来学习的人,胡厚长除了免费传授技术外,还进行跟踪服务。

司前乡岱坪村的小叶,因眼有残疾,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2012年,胡厚长蜂群转场来到岱坪,就住在小叶家。“看到小叶生活贫困时,我莫名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当年那个贫困的家。”胡厚长说。为此,他不但把养蜂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小叶,还带着他到山上收了两群野蜜蜂让他试养,并经常与小叶联系,帮他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小叶学会了给蜂分群,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光卖蜂蜜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近五年,胡厚长先后帮助鸾凤、李坊、司前等乡镇的十几个人通过养蜂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就在我们采访的当天,还有一位从江西抚州来的老聂在他的养殖场学习为蜜蜂保暖过冬的技术。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知道家庭贫困的滋味,如能用自己摸索出的一点技术帮助他们,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我心里也特别高兴。”胡厚长说,“现在正在学习使用电脑,想开一个网店,售卖蜂蜜,如能成功,不但自己产品销路不愁,还能帮助其他养殖户。”

责任编辑:周冬

相关阅读
最新南平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