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宁德福鼎一村中发现娃娃鱼?专家:或是小鲵

小家伙背部黑色,还没有手掌大

“我们村庄后山小河里发现了野生娃娃鱼?”8月4日下午,家住福鼎市管阳镇的吴先生向记者报料称,他爷爷日前在村后山的小河里抓到几条疑似娃娃鱼的野生动物。

村中发现娃娃鱼?

8月4日小吴告诉记者,他家住福鼎市管阳镇宅里村,近日,他爷爷到山里干农活,在后山小河里抓到两条疑似娃娃鱼的野生动物,于是特地用手机拍了照片,想请专家鉴定一下。

“与它类似的在我们村下游村庄河里也有发现,但那天发现的与此前的有很大差异。”小吴告诉记者,过去邻村河中发现的是一种长着四条腿、扁平尾巴的“四脚鱼”。“有人说是娃娃鱼,也有人说是蝾螈。”小吴说,当地村民都称其“本卡”(音),但由于没有请专家鉴定,谁也不知道其真正的学名是什么。

“而爷爷这次抓到的与‘本卡’有很大不同。”小吴说,尽管形状相似,但此前发现的‘本卡’个体更大、更肥些,身上颜色比较浅,还带有红黑色斑纹,会咬人,而此次抓到的个体显得小些,不到一个巴掌长,通体黑色,不会咬人。

村后小河水质清澈

据了解,小吴的家乡宅里村是福鼎管阳镇两公里处的一个自然村,目前村中只有不到二十户人家,村后的小溪从山中缓缓流出,虽不大,也不深,但十分清澈。“以前有人来这里抓这动物。”小吴说,对此,村民议论纷纷,有的说要保护起来,有的说值钱就抓去卖。“我们觉得,应该请有关部门和专家来鉴定一下,如果属于娃娃鱼,我们就应该保护起来,禁止外人前来捕捉,也让村民保护好自然环境。”

专家:确定不是娃娃鱼

为此,记者将照片送到市林业部门辨别。市林业公安、野生动植物保管站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查看照片,并通过网络和相关资料比对,认为和中华大鲵(俗称娃娃鱼)特征十分相似,极有可能是娃娃鱼。他们建议最好再拍一张腹部的照片,才能准确判定。由于大鲵(娃娃鱼)的监管权属于海洋渔业部门,他们建议记者送往市海洋与渔业局做进一步鉴定。

为此,记者带着小吴提供的照片走访了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有关专家。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陈成进有多年指导繁育大鲵(别称娃娃鱼)的经验,对娃娃鱼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一眼就看出,这不是娃娃鱼,而很可能是其近亲——蝾螈或小鲵。

“娃娃鱼的头更扁,眼睛及视力高度退化,颜色较浅,四肢也比这个长。”陈成进介绍道,尤其看了腹部以后,他更加认定,这属于蝾螈或小鲵无疑。如果是属于中国小鲵,则也是一种珍稀野生动物,有重要研究和保护价值。不过,由于宅里村的该品种确实比较特别,与网络资料图片都有所差异,且没有看到实物,他说最好能将实物送到有关部门鉴别,才能更准确判断。陈成进特别提醒,蝾螈身上有河豚毒素,不可随便捕捉和食用。

新闻链接

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目前在我市周宁和屏南有人工养殖基地。

小鲵身长约5至9厘米,体形与大鲵相似,躯体扁长,四肢较短而发达,还有一条短而侧扁的尾巴,背面呈黑或棕褐色,腹面颜色较浅,皮肤光滑无疣粒,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头部较小,头部扁平呈卵圆形;舌头较大,牙齿呈V形。该科在我国目前已知7属15种,多为特有种。

“中国小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看上去跟娃娃鱼相似,也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以昆虫、蠕虫、蚯蚓等小动物为食。

据了解,1889年,一外国人最早在湖北宜昌发现这种小动物,定名为“中国小鲵”。上世纪30年代,又有人在福建崇安、浙江温岭和湖南祁阳发现过“中国小鲵”,尔后便销声匿迹。由于濒临灭绝,1986年与国宝大熊猫一起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蝾螈(学名:Salamander),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包括蝾螈亚目、隐鳃鲵亚目。体形和蜥蜴相似,体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躯干较扁,尾侧扁而长。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环境到零摄氏度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责任编辑:周冬

相关阅读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Wink亮相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 用AI点燃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