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9日讯 排查安全隐患11852个,整治8558个;排查矛盾纠纷8085起,化解7524起;为群众提供服务66622人,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19123个;群众满意率达96.61%,安全感率达99.12%……

一串2020年的数据,体现了漳州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而这与漳州市的重要法宝——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近年来,漳州市在党建引领下,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漳州110”精神,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年”活动,最大程度动员组织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其中,漳州市创新推广的以党建为引擎,网格员、警员(二员)为核心,若干支专门队伍(N队)为支撑的“2+N”网格治理模式,确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成为漳州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崭新名片。

抓住党建引领“牛鼻子”

若要是说道漳州市哪个县的网格化管理做得好,东山县是绕不过的一个典型——2020年办理群众诉求件,回复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各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全部由党支部书记兼任,确保全县综治网格工作有效运转。”东山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进“2+N”模式时,东山县从村(社区)两委、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党员中精选配备综治网格员和警务助理各80名,覆盖全县80个村(社区),并要求其主动承担宣传党的理念、落实党建要求、和谐党群关系等任务。

在党建引领下,东山县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近年来,在漳州各级各部门的实践当中,抓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已成共识。

根据市委“全域党建、全面提升”的要求,漳州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党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与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维护社会安全等社会治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探索完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

此前,漳州市委提出“全域党建、全面提升”要求,把党建工作和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维护社会安全等社会治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将“2+N”治理模式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漳州的重要载体,市级层面出台《关于推行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暨“社区(乡村)110”的通知》,自上而下形成四级贯穿四级衔接的组织体系,确保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同时,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延伸党建触角,打造“红色网格”,让支部政治功能底色更加鲜明,以网格中组建党组织、党员网格长配备等形式推进党建工作与网格微治理同部署、同推进。

融合末端治理更精细

“我们小区地下室,电瓶车经常违停,出入很不方便请物业赶紧处理一下 。”1月23日,家在芗城区南坑街道福龙社区的李阿姨,看到小区电动车乱停放现象,拿出手机随手一拍,直接将情况反映到“漳州网格E通”微信公众号上。

事件一经上传,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着手处置。整个事件从采集、到处置完毕,在“网格E通”后台均有详细记录。

最后的处理结果显示,福龙社区网格员已通知物业,调取监控查看违停人员,并作警告处理。

矛盾纠纷及时处置,一直是漳州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漳州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基层共治的大网已然在线上、线下同步拉开。

“我们借鉴‘漳州110’快速反应理念,努力做到让群众有事能第一时间找到人、找到地方、找到解决途径。”据漳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12月,漳州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员、警员、志愿者、公众的多元力量协同共治。通过自主研发的“漳州网格E通”平台将漳州多部门联动,使群众上报事件形成处置闭环,实现“马上办、掌上办”。

同时,在线下事件处置方面,漳州市建立24小时值班响应制度,实行网上网下二员-社区、村-乡镇、街道-县(市、区)“四级流转机制”,实现“双网双待、全天候在线”“快接快处快分流”。

眼下,“2+N”模式,已把漳州分散在党政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中的治理职能、治理力量、治理资源,在治理末端进行高度融合,将每一个治理节点标准化模块化,促进精细化治理。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漳州市新增配齐社区(乡村)网格员、专职警员队伍4363人,“二员”原则上从本地招聘录用,坚持“双向推动”,既推动基层优秀党员选拔录用为“二员”,也推动将优秀“二员”培养发展为党员。

同时,高标准推进市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全市2070支“警员”队伍配套建设警务室,实现全覆盖,成为群众办事的窗口。

目前,漳州市以“二员”为核心枢纽,统筹调度治安巡防队、法律援助队、志愿者服务队等专门队伍,把原来涉及政法、司法、卫健、民政等20多类的基层治理力量集中组织,实现一支队伍可承接多部门、多类型百姓诉求。

探索“N”的更多可能

平和县芦溪镇所辖最远的村距派出所有40多分钟的车程,一旦有警情,往往民警还没赶到现场,矛盾纠纷就已激化升级。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在平和县公安局推动下,芦溪镇创新“乡村110”网格治理“2+N”模式。

同年10月,芦溪镇双峰村两户村民因修建道路爆发激烈冲突。芦溪派出所在出警的同时,启动“乡村110”联动指挥机制,迅速通知警务助理和“乡村110”巡防队员就近到场开展先期处置,公安、司法以及法律服务等同步介入。

最终,经过连续两天的集中调解,成功化解矛盾,双方当场签下调解协议书。

平和“乡村110”巡防队的建立是漳州“2+N”模式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的开端,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漳州依托“2+N”模式,已实现边远山区矛盾纠纷的到场介入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下降为10分钟,全市“民转刑”“刑转命”发案率同比下降32%,确保“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让城乡更有温度,群众更有安全感。”在漳州,这句话不再是一句口号。近年来,漳州一直致力于通过“2+N”模式最大程度动员组织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升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多元共治效能。

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化推广“联片调解”等全国全省先进经验做法,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早在小,推动民生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

又如,漳州自主研发上线“芗里芗亲”手机APP。该APP一经上线,在短时间里发动平安志愿者队伍388支、28多万人。志愿者们通过采取自由抢单、平安单位预约等模式,有效打造了“互联网+群防群治”新模式,落实矛盾调解、治安联防常态化机制。

此外, 漳州市还把“漳州110”精神延伸到社会治理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激发群众社会责任感,感召带动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创造性,“龙溪捕鼠队”“东岳阿姨”“古城厝边”等民间志愿队伍应运而生,辐射效应全面显现。(福建法治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林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建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