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厦门日报讯(记者 蔡绵绵)公路蜿蜒舒展,桥隧跨岛连接,铁路通达九州,飞机联通境内外,设施网络高质量发展,大交通格局跃然纸上……如今的厦门,汇聚了海、陆、空、铁等立体交通运输方式,已初步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海港、空港、陆港为主枢纽,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厦门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厦门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之一。

航线通达五大洲 拓宽空中桥梁

今年一季度,厦门航空领域全面实现“开门红”,累计货邮吞吐量8.77万吨,创下5年来新高,累计客量达680.4万人次,日均旅客7.5万人次,进出港平均客座率达82.9%,航空维修产业累计进出境维修飞机106架次,持续稳居全国首位……

多点开花的背后,核心竞争力在于厦门航空枢纽辐射能力日益提升。一方面,厦门构建起包括全货机、包机、客机腹舱载货等多元化航空货运体系,建立起通达五大洲的航线网络,为稳定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高效的航空货运服务,厦门逐渐成为全球航空的中转站,越来越多的厦门制造、中国品牌从这里飞往全球;另一方面,厦门机场客流增长的加速度,彰显着厦门机场运行规模及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更反映了厦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综合实力。截至今年5月,厦门机场已与境内外121个城市通航,开通171条航线,形成了覆盖中国各主要城市,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线网络,不断拓宽厦门与世界交流的空中桥梁。

“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 构建开放新格局

海陆空全方位开放发展织就国际交通枢纽网,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厦门这个“海丝”和“陆丝”的重要枢纽,在国际经济运行版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海上,截至4月30日,全国120条“丝路海运”命名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14735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38.04万标箱。其中厦门港60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0482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69.55万标箱,积极顺应贸易物流新业态,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海峡快线、跨境电商、大宗货运输等特色物流通道和航线。

陆路交通方面,中欧(厦门)班列从无到有、从有而优,开出了特色和亮点,目前已常态化运行中欧、中亚、中俄三条干线,构建起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如今,中欧(厦门)班列通达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货物种类覆盖电子、机械、日用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细分产品上千种。聚焦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欧(厦门)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稳步前进。

向天图强 翔安机场加速腾飞

航站楼钢结构屋盖网架顺利合拢,指廊主体钢结构全面封顶,厦门太古翔安机场维修基地项目1号机库钢结构网架屋盖顺利提升合拢……今年来,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全力加速,机场主体、交通、通航、公建配套等五大类项目齐头并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3.34%。力争至今年年底,航站楼主体工程完成幕墙、屋面施工并转入内部装修,厦航机务维修工程完成机库附楼封顶,太古机务维修基地完成土建工程全面进入内部装修,机坪、跑道、空管、航油等工程按期推进。

自2022年厦门翔安机场全面开工以来,机场片区创新打造“三大智囊平台”(规划设计统筹平台、目标工期管控平台和特殊工艺技术咨询平台),有效破解规划设计、工期管控、特殊工艺三大难题,力推近百个重点项目超序时完成,大力推进“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智慧机场”,奋力打造新时代民航机场建设新样板、新标杆、新典范。

同时,片区以建设翔安机场为引擎,围绕“空”“侨”“港”“台”四大优势,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加大力度建设两岸交流门户机场,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建成国际航空枢纽港蓄势聚能。朝着“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3月校飞,2026年底通航”的目标,一座全球少见的海岛型机场,如同一只羽翼日渐丰满的白鹭,正欲振翅远航,翔安机场也将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新引擎,助力厦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编写农业防洪减灾科技服务手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