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5月17日,福州台湾会馆马祖青少年研学基地揭牌。该基地将联动福马两地资源,创新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融合,助力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

100多年前,福州台湾会馆是台湾士子参加福建乡试、进京会试的“中转站”,见证着闽台科举考试的渊源,承载着两岸同宗同文、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100多年后,福州在三坊七巷黄巷复建福州台湾会馆,将老建筑活化利用,打造两岸交流新平台、闽台融合发展视窗。

福州台湾会馆:活化利用 以情促融

在福州台湾会馆,游客观展了解闽台渊源。

为台湾科考学子而建

承载两岸血脉亲情

福州台湾会馆亦称“两郡试馆”,1883年由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刘璈提议所建,1884年在福州中山路贡院附近建成,为清末专供台湾士子来榕参加福建乡试、进京会试的栖息之所。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设府,隶属福建。台湾实施科举后,台湾生员士子要想考举人,就要到福建省会福州参加乡试。”福州台湾会馆负责人蔡华说,为错开台风季节,台湾士子通常三四月就要抵达福州,直到八九月放榜后才返回台湾。其间或赁屋而居,或投靠亲友,很不方便。

台湾学子途历波涛汹涌大海颠簸、跨海应试的居住艰辛,牵动了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刘璈的心。于是,他筹得白银1.5万两,在福州贡院附近购建台南、台北两郡试馆,可住300多人。

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至此,福州台湾会馆不再是科举考生的专用栖息所,转而成为台湾同胞联络感情的同乡会馆。

“福州台湾会馆留下了台湾同胞在榕生活的印迹,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是情牵两岸的‘台胞之家’。”蔡华说。

两岸携手复建会馆

续写榕台交流新篇章

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福州台湾会馆原址已不存,乃于2018年择现址复建,于2020年11月落成揭牌。

复建后的福州台湾会馆是一座融合福州特色与台湾元素的传统建筑。推开厚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插屏门上的“鱼跃龙门”“蟾宫折桂”铜浮雕。跨过象征着“两岸一家亲”的“连心桥”,中堂上方“为国求贤”四个烫金大字赫然在目。敞亮的中堂内挂着“下榻会馆”“以文会友”“挑灯夜读”“赴考应试”四幅动态画卷屏,诉说着台湾士子的赶考故事。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2019年7月,福州市台联组织“福州市中华传统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16人赴台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和复建福州台湾会馆工作考察调研,与台湾岛内相关台胞社团、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相互印证有关史料资料、交换意见看法。得知福州台湾会馆复建,许多台湾民间人士捐献出珍贵的文物史料。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复建后的福州台湾会馆通过历史主题展区、当代专题展区、交流活动区、配套功能区等区域,详尽展现闽台科举制度的渊源、榕台民众交流交往的历史,续写新时代榕台交流新篇章,让观展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两岸割不断的浓浓亲情。

打造福马交流新平台

助建福马“同城生活圈”

一座传统建筑的活化,最为重要的是古为今用。新时代赋予福州台湾会馆新使命——为两岸开展文化、教育、经济、人才、民间基层等多个领域交流合作提供新平台。

自2020年11月揭牌以来,福州台湾会馆迎接两岸同胞超过44万人次,再现了当年台湾士子下榻会馆时热络的闽台文化交流场景。

每逢周末及传统节日,福州台湾会馆经常举办两岸同胞联谊活动。对于在榕台胞来说,福州台湾会馆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福州,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对首次来榕的台胞来说,这里又是他们认识福州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榕台民间信仰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乡创企业合作联盟闽江会客厅(福州台湾会馆点)、“台湾教师医师之家”、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等相继在福州台湾会馆挂牌成立,各领域的两岸青年经常借助会馆的交流平台,一起进行思维碰撞,共同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福州台湾会馆还是促进福马融合发展的新平台。除了举办各类交流活动,今年元宵节至5月18日,会馆内特别设置马祖临展区,推介马祖高粱酒及文旅资源。

第二十六届海交会举办期间,福州台湾会馆马祖青少年研学基地揭牌成立。福州市委台港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福州台湾会馆成立马祖青少年研学基地,是本届海交会推动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州致力于打造黄巷对台特色街巷的重要创新举措。

未来,福州台湾会馆将继续突出以情促融,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上探索新路,致力于建设成为“服务最贴心、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记者 马丽清/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编写农业防洪减灾科技服务手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