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5日上午,闽侯县博物馆工作室里,只有笔尖和纸张的摩擦声在沙沙作响。

悠长的老巷里,穿梭着卖麦芽糖的小贩、挑水的农夫、滚铁圈的孩子;祖屋旁是高高堆起的草垛;日暮时分,芦苇低唱,渔船随风摇荡……这些已不能常见的闽侯市井生活一隅,却被谢新苗用钢笔一笔一画地细致叠加在画纸之上。

3年多来,谢新苗走遍闽侯15个乡镇,用他的笔触,创作了100多幅浓缩闽侯文化遗存和时代记忆的钢笔风景画。

帮七旬老人还原

记忆中的古桥

今年47岁的谢新苗,是闽侯县博物馆的一名宣教工作者,这之前他曾在闽侯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26年。他的作品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各知名大学及省级以上图书馆收藏。

谢新苗原先学的是中国画,近年来转为较为小众的钢笔画创作。而真正让他选定乡土文化题材,还要从《乡水悠悠》这幅画说起。

“两年多前,在我的个人画展上,遇到一位观展的七旬老人。交谈中,老人告诉我,他家乡有座石桥,承载他很多美好的回忆,可惜已被大水冲毁。他希望我用画笔再现这座古桥。”谢新苗说,根据老人的口述,以及在博物馆工作期间对类似桥梁的了解,他耗时多日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画面中,一座古桥横跨在小河之上,岸边有茂密的榕树和古朴的凉亭。榕荫下,老人逍遥地靠坐在躺椅上,面前是悠悠流水,身旁有两只小番鸭安然而眠,让人倍感温馨。

见到画之后,老人直呼,这和他记忆中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为青少年种下

传统文化的根

谢新苗坦言,作为文博工作者,他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使陈旧的文物点与文保单位展现出独特的情趣、意境和美感。

于是,他以风光、古建、民俗等为主题,聚焦家乡闽侯,开始了积极创作。一个背包、若干素描纸、几支钢笔、一瓶水及一块面包,轻装上阵的谢新苗,独自穿梭在闽侯乡村、山水间。

谢新苗说,钢笔画无法如写意国画那样大面积泼墨泼彩,也不能涂盖修改,只能凭借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与平和的心态,运用各种线条笔触,通过穿插组合,刻画出景物的形态、意境和情致。钢笔画的创作,是一个辛苦寂寞的过程,在精力上的损耗是惊人的。这些八开大的小画作,每一幅都要花费3-7天。他每次创作前都要先确定主题,经过缜密构思,成竹在胸后方动笔。

小箬乡的尚锦古民居、青口镇的昇平人瑞坊、大湖乡的官山桥,还有南通黄觉民故居前跳皮筋的孩童、荆溪镇仙坂桥上暮归农舍的农夫等,都在他的画笔下跃然纸上。

3年多来,他创作了100多幅关于闽侯的钢笔画,并多次举办画展及相关乡愁文化讲座,收获不少好评。

“希望通过宣传,让青少年从小种下传统文化的根,自觉承担起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谢新苗告诉记者,他还希望这些基于大量纪实的钢笔画,能成为文保修复的重要参考。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5月1日,美可普五一新院盛大开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