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温步贡抱着刚出炉的葱饼,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温步贡抱着刚出炉的葱饼,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见习记者 林雅 王月玲/文 见习记者 林双伟/摄

“卖烧饼可以买车买房”,11年前,航海人温步贡上岸改行,靠着小小的永泰葱饼成就这个传说。不仅如此,他还为家乡的味道赢得“金奖名点”的荣誉。如今,他那家隐于鼓山脚下的温记永泰葱饼店,成了福州旅游美食网红打卡之处。

转行从一块葱饼开始

这家葱饼店,位于福马路磨洋河公交站往鼓山方向20米处,夹在轮胎店和莆田卤面店中间。

23日下午,突然大雨倾盆,但无法阻挡吃客的脚步。一炉葱饼200来个,十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店主温步贡,永泰人,47岁,来这已有11年了。“一来就在鼓山脚下安营扎寨,如今搬了三次,还在这附近。”他憨憨地笑着,说起自己在这座城市的奋斗历程……

2009年前,温步贡跟着亲戚跑远洋货轮,常跑东南亚一带,还去印度、巴西、南非,最远到了委内瑞拉。往返一趟就要两个多月,5年时间基本在海上漂泊。

随着青云山等旅游景点的开发,永泰葱饼走红。一次,温步贡偶然看到游客排队买葱饼的场景,那股香味让他想起做葱饼的祖辈,顿时生出转行的念头。

俗话说“上船容易下船难”,幸运的是,他妻子很支持。说干就干,他跟着祖辈学做葱饼。

第一步就是自制炭火烤炉。从福清买的大水缸、手编竹篮、炒锅改良的炭火“金钟罩”、滑轮……这些就是他做饼的“独门神器”。

“在永泰卖葱饼不稀奇,我要去福州市区。”就这样,他把卖饼的坐标定在了鼓山脚下。

守护永泰的“舌尖宝藏”

老面发酵,精选肥膘肉,当天新鲜的香葱,秘制馅料,每一样都是真材实料。擀皮、包馅、烤饼、铲饼,四人接力,一气呵成。

小小的葱饼,虽不是山珍海味,但有着用心的传承。匠人精神就写在温步贡那双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紫红色双手中。近300℃高温下,他花5分钟,徒手将200多个面饼贴进烤炉。

只有用传统炭火炉烤的饼才香,这一点吃客们的感受最为直接。为了守护“舌尖的宝藏”,他们热心为温步贡出谋划策。

温步贡说,他起初连卖饼要办证都不懂,正是在鼓山“驴友”的指点下,最终注册了商标、学会用微博宣传。

2014年,“温记永泰葱饼”从200多个小吃中夺得“福州风味小吃名点”后开始火了;2019年又在由福州市商务局主办,福州晚报、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二届福州风味小吃评选中夺得名点类金奖。

“日均卖掉2000多个饼,要从早上六七点忙到晚上七八点,除非身体实在不舒服,几乎没有休息日。做葱饼很苦,但大家爱吃,我就很有成就感。”温步贡坦言,荣誉是压力也是动力,他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比如所用酱油就升级了三次,从散装到包装、再到品牌。

11年来,温步贡和妻子坚守着传统手艺,让更多人品尝葱饼的味道。同样,小小的葱饼也让一家四口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2年,他在福州市区买了120平方米房子,3年后买了越野车,再也不用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如今,他的大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温步贡总是满脸笑容,不住地说着“谢谢”,感恩每个顾客。

疫情之下的美食力量

温记永泰葱饼店3月1日恢复营业,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关闭了一个烤炉,减少人员聚集。

“老板,来30个”“我电话预订了20个”“还剩多少,都给我包上”……23日下午,短短4个小时,1000多个葱饼就卖光了。

“刚出炉是最好吃的,轻咬一口,酥脆无比,葱香、肉香、芝麻香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就能吃掉四五个。”买了30个葱饼的瘦高青年,驱车往返20公里从仓山来此买饼,“这里的葱饼吃了会上瘾”。

“这家店开了多久,我就吃了多久的葱饼,店搬了三次,我都重新找过来了。”一名回头客说。

复工之前,近两个月无法开店,但温步贡扛住了,没有涨价。他说,“损失是暂时的,只要品质把住了,相信会渡过难关。”

23日,去葱饼店“串门”的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伟杰说,最近他经常到会员单位走一走,听听餐饮业界的声音,同时提供一些帮助。

“近期全市餐饮业复工复产,各名点类小吃店积极响应。”看到这家葱饼店火爆的情景,陈伟杰笑着说:“好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

越过冬天,福州的餐饮业正在走进春天!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