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传承历史文脉 晋安古厝焕发新生

传承历史文脉 福州晋安古厝焕发新生

工人为对陈氏大厝的构建编号,以便在迁建牛岗山公园时,保证建筑的完整性。

海峡网6月14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通讯员 赵辉 林星星/文 记者 邹家骅/摄)新店古城遗址留存了闽越古国的历史,铭刻着闽都文化的基因。鼓岭上数百幢的老建筑,记录着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涌泉寺、魏杰故居、闽王墓等重点文物,记录着晋安人文荟萃的历史,竹屿古厝、琯尾古街,则是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和“活化石”。

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城区,晋安区高度重视、珍惜文化遗存家底,不断加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坚持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协同发展,以保护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在利用中让一座座古厝焕发新生。

在旧改中保护历史 陈氏大厝“重生”

在东二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楼中,坐落着一座百年古厝陈氏大厝,新建的道路在这里被“截断”。

12日,记者探访陈氏大厝时,房顶瓦片已经揭去,工人正用对墙板、梁柱、雕花件等进行编号,记录其位置和角度,以便在迁往牛岗山公园重建时,能最大程度保证建筑的完整性。

这座百年古厝为三纵两进深夹两路花厅的大宅,两路花厅为西式,体现出近代民居中西合璧的特点,其庞大的规模在福州罕见。老宅曾先后走出五口通商时期在仓前兴办“舆春”洋行的陈钟怡、跟随冯玉祥将军并肩抗日的陈尔修、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留学德国的海军中将陈尔恭等杰出人物。

经过岁月的洗礼,古厝东西两路建筑已不见踪影,面积虽只剩1600平方米,但被老建筑爱好者称为“福州最优美的风火墙”依然檐角高翘。发现这处古厝的价值后,晋安区立即将其列入保护建筑名单,经专家反复论证后,决定将其原样迁到牛岗山公园,并对消失部分进行复原,实现“重生”。

为了弘扬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晋安区注重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陈氏大厝仅是其中一例。为了全面开展历史建筑保护,晋安区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对辖区范围内拆迁项目涉及历史保护建筑的地块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成清单,并制定保护流程、留存50年以上建筑普查认定流程等,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压实责任。

目前,全区已排摸、筛查出推荐留存50年以上古建筑共17处,这些古建筑目前全部挂牌保护,让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协调发展。

在保护中创新使用 鼓岭老建筑“会说话”

对近代拥有300多幢风格各异别墅的鼓岭来说,古厝是“鼓岭故事”的重要语言。洋人别墅群、柯达照相馆、加德纳故居展示馆、鼓岭邮局、宜夏别墅……在鼓岭,每一座老建筑背后都记录着那段特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来鼓岭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加德纳展示馆。鼓岭管委会将其修旧如旧,四处寻找到当年鼓岭上的老物件——床几桌凳、古董钢琴、西式摆件等,基本复原鼓岭当时中西融合的装饰风格。

如今,游客看到的,不再是空荡荡的建筑外观,室内的家具摆设、墙上的珍贵史料,以及先进的声光展示技术,都在悠悠地叙说着加德纳和鼓岭的故事。

近年来,鼓岭一直致力于古厝修缮工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走出了一条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万国公益社内,每周举行各种讲座和展览,老建筑内萦绕着浓郁的文艺气息;百年邮局重新启用,还发行了纪念邮票;柯达照相馆又挂出了百年店招,让老建筑“活”起来。

保留闽都古城风貌 传承历史文脉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晋安区高度重视梳理城市记忆、古城符号和福州元素,保留闽都风貌和历史内涵,开展特色街区改造。

古城墙是历史沿革的重要见证。位于晋安区新店镇的闽越国古城遗址,出土了一批闽越国时期的文物,周边还存在浮仓山遗址等众多闽越国时期文化遗存,形成以新店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闽越国时期大遗址片区。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福州新店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核心区一期项目已经启动。

“晋安区历来重视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晋安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晋安区先后对黄培松墓、闽王墓、古驿道、古桥梁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进行修缮。2017年对魏杰故居进行全面修缮,并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保护力度,将清代船政著名工程专家陈兆翱墓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厝类不可移动文物方面,晋安区启动了文物保护单位基础资料编制(测绘)工作,目前正在编制阮公祠等的基础资料。

晋安区琯尾街,是一条汇聚了众多老建筑的古街。去年,为了保护城市特色风貌,晋安区启动琯尾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对道路、街区外观进行修缮提升,最大程度保留街区生态。2019年春节,富有“市井味”的琯尾街正式亮相,成为展示市井文化的“清明上河图”,沿街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也激发了街区活力。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苹果iPhone 17 Plus将配备略小的屏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