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老猴山上的百年石刻

老猴山上的百年石刻

海峡网1月14日讯(海都记者 石磊磊)原福州动物园的猴山(现已并入西湖梦山景区),是很多福州人儿时的记忆,形状各异的石头叠成的小山,猴子们在上面嬉戏打闹。殊不知,这里竟藏着清代石刻,因为水泥和青苔保护,这些石刻一直没被发现,从而完好地保存下来。

西湖公园昨日对外发布,去年园中共发掘了四十余块石刻,其中39块位于猴山内。近期,工匠们对这些石刻进行了重新描漆处理,并集中安放在梦山景区猴山内,即日起,游客就可以欣赏到石刻上的文字。

全园寻石藏在猴山

2014年,西湖公园方面在福州文史学者郑子端的提醒下,找到了失踪百年的福州著名石刻《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并进一步寻找散落在园中的其余石刻。西湖公园园容科负责人翁珠华先生告诉记者,西湖公园有大量的太湖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中记录的部分石刻,被运往了福州西湖公园。

在去年的一次找寻中,他们发现猴山的部分石块上虽有青苔,但有水泥的痕迹,疑似遮挡了文字。工作人员一点一点抠下水泥,发现了清朝人士的署名。这和《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的石刻有相似之处。用了一年多时间,西湖公园在猴山清理出了39块石刻。

翁先生说,在一个月前,西湖公园就开始对石刻进行描漆,“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西湖公园的人文,我们几十年来首次大规模恢复这些石刻。猴山内部估计还能发现几块石刻。”

333块巨石西湖最多

对于这些石刻的来历,郑子端先生说,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朱筠(yún)任福建学政。这一年恰逢恩科乡试,朱筠任主考官,生员们都给他送礼。可朱筠不收,只让学、科两试通省前列的333位生员每人献一块石头,刻上名字,后来,这些石头被送入学院署(现圣庙路附近),聚成假山,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为了记录这段历史,朱筠专门撰写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并让人制成石刻。

此后两百年,因为建设,这333块石刻中的部分,被分散到市区的多个景点,比如芙蓉园、乌山等地。根据记载,目前西湖公园内的四十多块石刻,就是从各处运至园内。如今很多石刻已经无处可寻,西湖此次发现的石刻,是迄今发掘的333块石刻中规模最大的。

据悉,此次西湖公园修复的石刻中,猴山有39块,东姐妹亭也有数块正在修复。西湖公园表示,他们将在猴山附近修建一座亭子,既能让游客追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的风采,也能和梦山古典园林风貌交相辉映。

□相关链接

《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

(出自《笥河文集》)

余奉命来福建,科试福、延平、汀、邵武、建宁五府士,既毕,旋福州试院,实当庚子之夏。余北人,不胜此间之暑也。暇日,于其西偏隙处构小山,号曰“笥仙山,诸生闻之争来,人致一石,刻名其上,凡九府二州五十八县及于海外咸具,刻名者三百余人。因名其山上之亭曰“三百三十有三士亭”。面山浚池,清泉滃然而出,因名其泉曰“养亨泉”。《易》曰:“山下出泉。”言泉之蒙者,必养而后亨也。山之左有门,别为蕉林,林可高五丈余,百年物矣。余辟其茀而得径,通东北隅,亦构小亭,可逃此间之暑,因名其亭曰“不炎之亭”,而名其林曰“叶林”。昔唐韩先生除鳄溪之潭,而潮人知学;柳先生作永州《小石城山》诸记,而南人得所指授,为文章有法度,余视此窃内愧焉。而有托于此者,抑以志吾南来与诸生相遭之迹,如是而已。亭既成,当去此,而代余者为余弟石君,亭之石有主者矣。诸生脱不忘余,识余言而勉励为学,以学此山也。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