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世上最美的遥望:乌塔斜而不倒 白塔掘出宝珠

世上最美的遥望:乌塔斜而不倒 白塔掘出宝珠

夜色笼罩榕城,乌塔、白塔流光溢彩 拍客:子俞

世上最美的遥望:乌塔斜而不倒 白塔掘出宝珠

世上最美的遥望:乌塔斜而不倒 白塔掘出宝珠

上世纪60年代的福州,城中两塔遥相呼应(资料图)  

海峡网11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拯 郑靓) 乌山路、古田路,被八一七路纵贯而过,车水马龙,商户林立,是福州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然而,在让人感到无处可逃的喧闹之中,却藏着两片清静地。顺着两座宝塔的指引,一迈入于山、乌山景区,就能感受到逃离城市的宁静。

为报父兄教养之恩,闽王王审知在于山建“报恩定光多宝塔”,其子王延曦秉父“敬佛”之意,于乌山上重建“崇妙保圣坚牢塔”。这两座分别被俗称为白塔、乌塔的八角七层宝塔,一阳一阴,遥相呼应,东西峙作双阙,构成上佳的城市风水格局。

拥三山入怀中 抚二塔于膝下

“8年前,我刚到福州就发现,当我望向城市天际时,视线会被高层建筑遮挡,但穿透它们,总能看到背景里的青山。”德国建筑师德克,荣获具有建筑奥斯卡之称的“LEAF——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建筑奖”特别奖,他认为被群山环绕是福州人的福祉。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陈章汉,用传统古典的文辞,也发出了“卧野环山,无数春声秋色”的感慨。《闽都赋》云:“八闽雄都,神州名府。北枕莲花,南控五虎。右擎翠旗,左标石鼓。拥三山入怀中,抚二塔于膝下”。“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福州城跃然纸上。

三山鼎峙,是大自然赋予榕城的景观。两塔耸立,则开辟了闽都独特的城市格局。古建筑专家王勇坚介绍,天平元年(907年),闽王王审知扩建福州城,将奇美秀丽的于山、乌山和屏山纳入城中,“于山之巅始建白塔,乌山东麓重修乌塔,‘三山两塔’的格局,成了福州千百年来的名片。”

乌塔斜而不倒 白塔掘出宝珠

穿越千年时光,五代时期的乌石山东麓,是前朝“净光塔”废墟。王延曦在此重建九层宝塔,建到第七层,兵变突如其来,王延羲殒命,宝塔草草封顶。

“历史变故造就乌塔倾斜而不倒的奇观。”福州乡土文化研究者林国清说,由于用的是旧地基,受力不均,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一场风雨,让乌塔突然斜了许多,却能牢牢立于山巅千年,成为与比萨斜塔相提并论的又一斜塔奇迹。

鲜为人知的是,与乌塔一样,白塔原来也是一座“斜塔”。传说,定基时,工匠在地下掘出一宝珠,因称“定光”。王审知以为祥瑞,就在宝珠出土地砌基,谁知这地方一半是泥土,一半是岩石,泥土难承重,塔身渐渐倾斜。“幸好,新店升山道人任放赶来,将塔基岩石挖空、敲碎。”林国清说,当天夜里,风雨大作,地动山摇,白塔被神奇地“摇”正。

建塔大石重几十吨,古人如何运到塔上?福州坊间的说法是“堆土法”,工匠运泥堆山,踩在土山上建塔,将石头送上去,堆一层土建一层塔。

闽都七塔 仅剩两塔

东门旗汛口南向有一条老街,名“仙塔街”。老福州方炳桂说,这条街原名“新塔街”,与福州宝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王审知在此始建七层木塔,号为新塔,随后才逐渐形成周围街市。

“新塔,是福州七塔之一,‘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描述了当年的胜景。”方炳桂感慨,可惜在千百年的祸乱中,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普光塔纷纷毁圮(pǐ),闽都七塔仅存白塔、乌塔。

幸存的白塔、乌塔,曾鹤立城中,如今也正被一栋栋高楼淹没。但在德克看来,一座城市的地标,并不在于庞大与否。德克说,丹麦哥本哈根的地标,是只有5.3英寸的美人鱼像,人们从小读安徒生的童话,因它而有一种情感连接,“对福州人来说,白塔、乌塔有几代人共同记忆,这就是城市的地标”。

“榕城十八景”首批候选

镇海听风(镇海楼)

金印浮塘(金山寺)

古堞斜阳(西湖)

乌白双塔(乌山于山)

除“古堞斜阳”外,以上景点名称为读者所拟,欢迎读者继续推荐美名,发送至hdsyb111@126.com。本次活动由伊利集团冠名支持。

责任编辑:郑梅钦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