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东南网9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张颖 通讯员 郑伯坚 李莹)15日,在厦门海关关员监管下,一批国产电动汽车“搭乘”中欧(厦门)班列远赴白俄罗斯,开启“中国造”的欧洲之旅,预计18天后抵达目的地。

自今年3月中欧(厦门)班列首次出口电动汽车以来,为帮助国产电动汽车更加顺畅地走出国门,海关部门坚持班列通关、查验、转关手续“优先级”,不断压缩通关时长,为国内汽车企业增添安全、高效国际物流通道的同时,也推动了班列运输产品的多元化。

连山接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穿针引线”。福建也有6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可通达阿拉木图、莫斯科、波兹南、汉堡等中亚和欧洲国家重要城市。从这里开出的班列,更通过与“丝路海运”班轮对接,形成“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通道。

自首趟中欧(厦门)班列2015年8月开通以来,截至今年9月15日,厦门海关共监管中欧(厦门)班列1280列,累计出口货物105985标箱、货重66.3万吨、货值45.8亿美元。今年初以来共监管中欧班列75列、8502标箱、5.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7%、15.20%、27.45%。

为更好发挥这一黄金通道的优势,厦门海关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帮助企业拓展出口新货源,支持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加强与中转地、口岸地海关联系配合,确保中欧、中亚、中俄三条线路稳定开行。班列的境外货源地目前已拓展至越南、泰国、印尼、中国香港等地,原本需要三四十天的运输时间压缩至20天内。今年5月,停开两年多的福建省首列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厦门,进一步促进了厦门与欧洲国家双向互通、双向贸易。

班列通关效率也直接关系企业获得感。厦门海关推广应用“数字监管平台”,提高监管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管得住、通得快;通过“关企交互”功能实现海关与企业间全领域、全流程的单证、资料的线上交互,以“信息跑路”代替“企业跑腿”,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消耗。通过服务“集约化”拓展班列新业态,支持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开通“关企直通车”为企业提供信息串联平台,组建“一带一路”海关服务团队,一站式响应企业进出口业务难点疑点,确保企业诉求有回应、有跟踪、有落实,推进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安智贸”货物、市场采购货物、跨境电商货物、生物医药制品、冷链货物等新兴业态先后实现通过中欧(厦门)班列运输进出口。

“钢铁驼队”满载货物直达欧洲和中亚各国,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推动“海丝”“陆丝”无缝对接,也留下多个高光时刻,见证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厦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沿线国家的合作。福建、厦门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也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加凸显其作用。厦门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研究更加有效的支持措施,推动中欧(厦门)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2024福州渔博会落幕 总签约金额220.91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