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

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和政治工作部、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对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和干旱为主,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亿人次受灾,766人死亡,103人失踪,496.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4万间房屋倒塌,23.5万间严重损坏,94.1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6639.4千公顷,其中绝收246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63.2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相对偏轻,其中,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25%、17%、55%和 3%。

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洪涝和地质灾害“南北多、中间少”

前三季度,全国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频发,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和地质灾害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其中,6-7月广西、江西等地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广西、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区)灾情较重;8月下旬四川盆地西部遭受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7-8月东北、西北等地出现持续性较强降雨,局地遭受洪涝灾害。综合来看,前三季度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黑龙江、陕西、甘肃等省(区)洪涝和地质灾害相对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洪涝和地质灾害总损失的82%。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洪涝和地质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和倒塌房屋数量分别减少11%、25%、49%,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5%和24%。

二、台风登陆个数少,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大

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有4个台风登陆,比多年同期(6个)少2个,但从强度看,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第五位的超强台风,造成浙江、山东、江苏、安徽、辽宁等省(市)1402.4万人受灾,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台风“木恩”“韦帕”“白鹿”也相继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杨柳”和“剑鱼”影响华南等地,给广东、海南等省造成一定损失;台风“玲玲”登陆朝鲜,影响吉林、黑龙江等省。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台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10%,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减少25%。

三、西南出现冬春连旱、中东部夏伏旱突出

前三季度,出现冬春连旱和夏伏旱两个阶段干旱过程。2-5月,云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现冬春连旱,峰值时云南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82.4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56.6万头(只),占全国冬春旱影响总数的8成以上。7月起,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峰值时湖北、山西、重庆、陕西等11省(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7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6亿元,其中湖北、山西旱情较重。8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旱情持续发展。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国旱灾总体偏轻,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38%和41%。

四、风雹灾害出现时间早,主要影响北方地区

前三季度,我国共出现37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近5年同期均值(48次)少11次,影响县域近1000个,少于近5年同期均值(1343个)。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首次出现在2月17-19日,较常年偏早约20天。北方地区风雹灾害相对较重,5-7月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地都曾遭遇超10级大风,造成局地损失较重。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风雹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41%和38%。

五、地震活动较为活跃,震级总体不高

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5次,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4月24日西藏墨脱县发生6.3级地震,是前三季度震级最高的地震,墨脱县少量房屋损坏。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此后又相继发生3次5级以上余震,是前三季度灾情最重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3500余间房屋倒塌,22.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

六、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年初集中发生

前三季度,我国共出现4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上旬,影响西北地区东部、东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其中年初青海玉树、果洛等地连续出现12次明显降雪过程,造成部分乡镇道路中断,20.6万人受灾并需生活救助,4万头(只)大牲畜死亡。春季,北方地区出现5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等地农作物遭受低温冷冻灾害影响。

延深阅读

福建省减灾办:部署2019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

2019 年10 月13 日是第30 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日前,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 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灾办发〔2019〕14 号)要求,福建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就做好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事项发出通知。

一、突出“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主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定位新要求。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会议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减灾委员会、省减灾委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自然灾害防治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国际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主题,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安排部署,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抵御灾害能力

各级减灾委员会、省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我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减办〔2019〕3号),加强基层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公众覆盖面。要加强各类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和力量整合力度,推动应急救援资源下沉,支持和推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和示范社区创建等工作,夯实基层减灾工作基础。

三、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提高基础设施承灾能力

城乡设防水平低,是当前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突出短板。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灾害多发频发,经常造成道路、电力、通信、供水、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损坏,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中断,并影响抢险救援、生活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减灾委员会、省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要求,进一步抓紧抓实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建设韧性城乡,提高基础设施承灾能力。要加快受灾损毁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倒损民房的重建,加大农村危房改造、中小学校校舍加固、多灾易灾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以及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等工作力度,提高抗灾设防水平。

四、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针对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各级减灾委员会、省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要结合国际减灾日,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面向社会公众普及洪涝、台风、地震、风雹、地质、森林火灾、生物、生态环境等各类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进教材和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在灾害频发多发地区,组织群众经常性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做好灾害防御工作

当前,全省自然灾害风险总体平稳,但部分地区在秋季台风、洪涝和地质灾害等方面,仍面临较大风险和挑战;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各级减灾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关注各有关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切实做好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责任编辑:陈娜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国际减灾日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首邑大道关键节点项目明年1月通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