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起至明年3月27日,福建博物院展出百余件河南博物院珍藏文物,展品包括刻辞龟甲、金缕玉衣等,市民可免费参观

商朝的刻辞龟甲

商朝的刻辞龟甲(福建博物院林文涛供图)

海峡网12月30日讯(记者  刘世泉 黄启鹏)数千年前商朝占卜的刻辞龟甲、汉代帝王才可使用的金缕玉衣……这些曾经在历史教科书上出现过的文物,你是否还记得?穿越千年,这些文物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沧桑和辉煌。

昨日,海都记者了解到,福建博物院将举办“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展览荟萃河南博物院珍藏的100余件文物,其中就包括刻辞龟甲和金缕玉衣。

展期从今日起至明年3月27日,对市民免费开放。

河南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最早的“中国”,上古先贤圣王们在此建基立业,文明肇始。数千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原王朝生息发展的核心地域。洛阳、开封、郑州等历史名城如群星璀璨,将中原之光映照得分外夺目。

此次展览的展品,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可至宋朝、金朝,展品种类有陶器、青铜器、玉佩、印章等,前后跨越数千年,展现华夏文明的磅礴与绵延。元旦假期,有时间的市民,不妨带上家人、朋友,一起到省博来一次“文化游”。

刻辞卜骨

刻辞卜骨

河南省安阳出土,长20.5厘米,宽8厘米。

出组卜辞。牛肩胛骨材质,背面有钻、凿、灼,正面刻贞人出的占卜记录。占卜内容是:贞问癸卯至癸巳这两个月内有无凶事。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列为“通向商代文明的五道门径(分别为甲骨文、传统历史文献、青铜器、考古学、理论模式)”之一。它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西汉的金缕玉衣

西汉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西汉梁王墓)出土,长180厘米,宽125厘米。金缕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和鞋五大部分。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脸盖刻出鼻子的轮廓。上衣由前片、后片、左右袖筒组成。裤筒、手套和鞋各分左右两件。手部作握拳状,鞋为方头高腰形。全套玉衣共用2008片青玉,玉片之间用金丝加以编缀。另有玉猪、玉蝉、玉耳塞、玉鼻塞等。

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帝王贵族的殓葬服饰,盛行于两汉。文献记载了东汉时期使用玉衣的制度,只有皇帝可以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以下依等级使用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用玉随葬的习惯从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古人认为玉石可以使尸体不朽。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5•8人道公益日 | 【项目推介】“爱·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