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船舶沉郁冗长的笛声唤醒了睡梦中的大连湾,一轮红日渐渐浮出海面,开启了建设者崭新而热烈的一天。
大连湾下,海底隧道宛如巨蟒一般横卧其中。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隧主体结构项目部经理由金在欣喜隧道贯通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道“必须确保路面铺装质量,我们建设的隧道才能称之为‘百年品质’工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振兴东北”和“交通强国”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全长5.1公里,由18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构成,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建成通车后,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作为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受纬度高、气候冷影响,特别是在冬季严寒施工环境下,沥青混合料极易出现温度离析,从而导致路面抗车辙能力下降以及开裂,严重影响路面质量的同时,还会给后期养护带来压力。“这是一条‘质保’百年的高品质工程,一定不能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总工张俊将改良沥青混凝土列为技术团队的首要任务。
沥青路面铺装被形象的称为“穿衣服”工程。如何实现“运维期间二十年内路面不进行中修”质量目标,也成了技术团队攻克的重点。三公司信德检测公司副总工高艺博感叹道:“大连湾海底隧道路面结构层设计复杂,许多材料及技术均为公司乃至大连地区首次应用,在重交通荷载、雨雪凝冰、纵坡超限、毗邻海洋环境等多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为海底隧道路面量身定制出最优沥青混合料配比是保障路面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
为此,技术团队从材料组成与作用机理出发,基于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路面病害作用机理研究,通过大范围原材料比选及既有路面病害调研,提出了长寿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了适用于大连地区气候特点及使用条件的原材料,并最终设计出了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及自融冰沥青路面等高性能沥青面层。经检测,新型高模量混凝土不仅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抗疲劳能力,还能用于解决复杂气候条件下出现的面层抗车辙能力不足及基层刚度不够的问题,从原材料及结构层配合比设计上保障了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路面质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铸造海底“永久路面”,光是解决沥青混凝土材料可不行,沥青混凝土温度也势在必行。大连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3度到4度,常规的沥青混凝土施工必须保证气温在10度以上,摊铺温度要在160度以上。为此,技术团队从存料、运料到卸料、用料进行全过程管控,包括采用苫布棚封闭料场、车厢安装泡沫板隔离、车顶采用双层棉被、提前预热路面温度、把控沥青摊铺温度等措施,最终确保了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高质量施工。
得益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和新型摊铺工艺的使用,大连湾海底隧道路面施工质量大幅提高。“首次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挑战,我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金欣慰而满意道。
目前,技术团队正着手将新技术推广到同类型项目,争取在沉管隧道中铸造更多一航造“永久路面”。(陈灵、徐萌)
责任编辑:赵睿
- 与风竞速2023-12-07
- 银杏大道的“双林合璧”2023-12-07
- 银杏大道的“大总管”2023-12-07
- 最新产业快讯 频道推荐
-
芜宣高速改扩建WX02标段进入路面沥青试验段施2023-12-0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