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产业快讯
分享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贯彻落实“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建成后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于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背后“一波三折”的建设过程是一航人智慧和汗水筑就的“百年工程”典范。

万事开头难——制服征拆“拦路虎”

开工之初,项目就面临“总量大、类型多、范围广、难度高”的征拆难题,特别是220千伏电路迁改严重制约现场施工。这条“独得青睐”的220千伏电力线路位于光明路延伸工程隧道北洞口至中华路互通立交区,是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的供电专线。作为见证大连市发展的功勋线路,现在却成为制约城市道路修建的“拦路虎”——原有线路两处线塔直接影响工程南北主线双向贯通。

经过与大石化沟通得知:220千伏电力迁改和切换只能在2020年上半年大石化停电检修窗口期内完成,因为下一次停电检修窗口期在2024年。“如果不能在此次窗口期完成迁改,那局里定的竣工交验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对整个项目投资收益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项目经理王成远一语点破关键所在。

项目部主动邀请大石化、国网大连供电公司开展多轮现场踏勘和方案研讨,综合考虑各方对220千伏电力迁改的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最终通过并采用“一期架空+二期入地管廊”的“一航智慧”方案!同时在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大力协调下,快速完成该区域土地征用和地上物拆除。220千伏电力线路于2020年6月初完成迁改和切换。

“啃下这块‘硬骨头’,后面再难也不怕了。”王成远脸上露出踌躇满志的笑容。

大连首座转体桥“华丽转身”

“我宣布——光明路延伸工程跨沈大线公铁立交桥转体成功!”9月6日凌晨,激动的宣告声、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在静谧的夜空下响起,庆祝大连首座转体施工桥梁——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光明路延伸工程201国道互通上跨沈大线公铁立交桥顺利完成转体。

由于201国道立交主线桥与沈大铁路最近距离仅5米。为降低桥梁施工对铁路交通的影响,主线桥采用转体施工法建设。转体桥由桩基、转动系统、墩柱和现浇梁组成,其中转动体系包括下承台、上承台、球铰、牵引系统和防倾覆系统。其中球铰安装是转体施工的核心控制工序与关键结构。

在球铰安装过程中,测量人员全程跟踪测量,标高采用精度0.01毫米的电子水平仪多点复测,保证球铰中心点坐标与设计做表误差在0.5毫米以内,球铰转动中心纵横向误差在1毫米以内。项目副经理崔海涛还不定时戴着白手套摸摸这蹭蹭那,只为督促现场作业人员及时对球铰构建除锈。

“转体桥主跨长80米,宽21.5米,总重量6500吨,转体角度为75.6度。相对来说,桥梁重,转动幅度大,对转体合龙的精度和线形等技术标准要求高。底模板不能采用传统的厚竹胶板,必须使用定型钢模板,才能保证箱梁的浇注质量。”在转体桥施工讨论会上,项目总工程师刘振山提出了最佳施工方案。同时运用BIM建模进行工艺推演,对164束预应力张拉钢绞线模型碰撞检查,提前发现钢筋和预应力波纹管冲突之处,对钢筋进行位置优化。

9月6日凌晨,随着总指挥“开始转体”一声令下,在绚烂夺目的灯光下,总重6500吨的主体桥在78分钟的转体过程中精准完成了75.6度的逆时针旋转,以毫米级精准对接到新建桥墩,完美华丽“转身”,实现大连转体桥施工零的突破。

千锤万凿“穿深山”

伴随着机器“哐当哐当”的轰鸣,灰暗的石壁上慢慢出现一个小洞。一束耀眼的光线透过洞口直射而来。“通啦!通啦!”喜悦的氛围顿时在昏暗的隧道里蔓延开来。

光明路隧道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也是东北地区首例全线非爆开挖硬岩隧道。由于隧道下穿城市繁华地段和石油化工区,施工安全级别较高,无法采用爆破等传统工艺施工。项目部决定采用“机甲兽”——悬臂式掘进机铣挖施工。这是目前国内功率最大、吨位最大的悬臂式掘进机机型,也是中交集团首次使用该机型进行隧道施工。

进洞后正当大家准备大干快上时,发现铣挖时火花四溅,而且需要频繁更换截齿。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岩石中二氧化硅含量达到12.6%,超过正常含量的3倍。因此岩体异常坚硬,且耐磨性好。“如果不调整铣挖掘进方法,不但施工效率上不去,且截齿消耗数量也将严重超出计划,施工成本大幅增加。”刘振山愁得茶饭不思,恨不得24小时钉在现场。

经过2次专家咨询会和4次专项方案专家评审会,项目部采取小范围试验,先后尝试了钻孔劈裂、三臂钻孔+劈裂工装改进、钻孔+铣挖等工艺,结果都差强人意。

“现有的方法都挨个试了一遍,感觉这石头顽固的很,日进尺勉强到计划的一半,铣挖功效不到计划的45%,这样下去,得挖到猴年马月啊。”内部讨论会上,施工员的情绪普遍不高。

“干脆试试小范围爆破吧?”“不行,目前施工区域的正上方是石化厂的油罐区,而且洞顶到地表的覆盖平均也就10多米,不可控因素太多。”刘振山毫不犹豫地反驳。随后带领团队继续查资料,不断进行现场试验,最终提出“将上台阶的掌子面左右两侧一分为二,左侧继续采用悬臂式掘进机铣挖作业,右侧采用液压破碎锤开挖。左边钻出孔洞,就能给右侧开挖锤碎提供传导力的空间,更快速地击碎顽石。”“超前小导洞扩挖法”诞生将铣挖工效达到预期,截齿消耗量控制在4%以内,平均超挖值控制在10厘米左右。

历经879个日夜,2022年9月27日,项目团队提前计划工期95天实现了东北地区首例非爆开挖硬岩隧道全线贯通,为工程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程通车在即,但是大家依然恪勤匪懈,努力打造“内优外美”的精品工程,擦亮中交一航致力于城市基础交通建设的靓丽名片。(唐艳娟)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产业快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红旗漫卷——福建省美术馆馆藏闽地红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