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张溪钱:六旬老人的“泡沫”情缘

锋利的刀片快速划过薄薄的泡沫纸,一下、两下,干净利落,一片完好无缺的古建筑屋面旋即完成。最考验技巧的是横楣的雕花部分,此道工序无法用刻刀完成,需要更为小巧的工具。这时,小小的别针发挥了用处。将其在蜡烛上方微微加热后,便可在经过裁剪的泡沫条上雕出精致的镂空花样了。

67岁的张溪钱是东山县铜陵镇人,平日里一大早,他就会坐在桌前专注地雕刻手中的作品。“别看我年纪大,眼睛还好得很,做起这细致活儿来一点不马虎。”他骄傲地说,正因如此,自己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下刀力度。

去年的一场意外车祸,让老张的腿脚变得有些不大灵活。外出活动的时间少了,他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去。看着一件件泡沫作品诞生,老张打心眼里高兴。

和“泡沫”结缘

在老张不大的家中,有着一间小小的独立工作室,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泡沫建筑,造型逼真,令观者赞叹。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其内部安装了小灯泡,当光亮透过五颜六色的泡沫纸时,便会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活,亲戚朋友们都夸我手巧。”张溪钱回忆说,读小学的时候,每次家里捕到新鲜的墨鱼,他就会将大人们“瞧不上眼”的海螵蛸收集起来,用它们雕刻花草和建筑。但因其变得愈发稀缺珍贵,且容易腐蚀,保存时间不长,他很快就放弃了用它来进行创作,转而更青睐于塑料泡沫。

虽然旁人觉得其廉价,不比其他原材料上得了“台面”,但在老张看来,它也有自己的价值。

“在刚开始尝试泡沫雕刻的时候,我大都利用废弃的泡沫箱,这些材料唾手可得,成本不高。”说起长期坚持用塑料泡沫创作的原因,张溪钱解释道,泡沫不仅雕刻起来难度不高,只要有心,肯下功夫即可做成,而对废弃物的再次利用,也更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理念。

20多年前,张溪钱雕刻出了第一件泡沫作品,那是浓缩了风动石、关帝庙、虎崆滴玉等东山岛风景名胜的泡沫雕。“朋友们看见后,都惊讶于他们眼中的垃圾,居然成了一件有模有样的艺术品。”有了家人和朋友的肯定,他增添了信心,也想到了可以用这门手艺活来贴补家用。

“当时家里生活比较困难,雕刻好的作品就拿去卖钱。”那时候,张溪钱还是一位打铁厂的普通工人,收入不多,还要养活一双儿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加之当地只有他一人从事泡沫雕刻,渐渐地也积累了些名气。

“泡沫”里的情怀

退休后,泡沫雕成了张溪钱最大的乐趣和爱好。在雕刻时,他对建筑可谓是情有独钟。他一头扎进“泡沫”中,将头脑中浮现的建筑样式雕刻成型,一次,他还尝试雕刻了2米高的佛塔。

多年来,张溪钱一直阅读建筑类专业书籍、画册等,当看到电视里播出自己喜欢的建筑时,他会迅速拿纸笔将其大致轮廓画下来,之后再细细琢磨,完善细节。现在条件好了,子女也常常会帮助他,从互联网上收集全国各地各类建筑的图片,作为他雕刻创作的范本。

虽然老张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的学习热情始终不减。再加之,他自小是个绘画能手,对图形的构造相当敏感,有时只稍看上一眼,便能拿起刻刀开始创作。

过去,张溪钱创作的大量泡沫雕大都赠予了朋友,但每一件作品他都有拍照作为留念。从茶几的抽屉里,他翻出了早已泛黄褪色的老照片,指着每一幅照片,老张对笔者讲述起它们背后的故事。现在,儿子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他也学会了用手机给自己的作品拍照,“随时都可以打开来翻阅,很方便。”张溪钱乐呵呵地说。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老张手艺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作品从只有简单粗糙的造型轮廓,到逐渐拥有复杂精美的细节构造,他手下的功夫愈发老道,但在一件作品的雕刻上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年纪大了,坐一会儿就得起来走动走动,不然就会腰酸背痛。”因为坐着交谈久了,他不时用拳头轻轻捶打着腰部。

尽管如此,张溪钱仍然坚持着他对“泡沫”的热爱,也享受着这份特别的幸福。“这些年,东山发展变化很快,多了不少漂亮的地方,我想把它们都一一呈现在我的雕刻作品里。”张溪钱说。(通讯员  殷琪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乡约福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