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非遗传人戴志勇:传唱哩哩美是我一生的事业

3月22日,戴志勇在渔港练唱哩哩美。 记者 苏晓杰 摄

“哩呀哩哩个美,哩哩个美雷爱,雷爱”……在临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哩哩美渔歌已传唱千年,那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也孕育了大批能歌擅唱的男女老少。

调楼镇抱才村渔民戴志勇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不仅开口就能唱哩哩美,还在保护传承中发展哩哩美,自主创作了百余首哩哩美渔歌,成为临高哩哩美的传承人。

从小痴迷哩哩美渔歌

年过六旬的戴志勇皮肤黝黑,一提起哩哩美,双眼便绽放出兴奋的光芒。若再亮开嗓门唱起来,那声调那韵味让人享受其中,回味无穷。

“我喜欢唱哩哩美,主要是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戴志勇说。

千百年来,抱才这个传统的渔村一直不缺唱哩哩美的高手。戴志勇的爷爷和父亲是调楼地区公认的哩哩美歌唱高手。到了戴志勇,渔歌唱得更是青出于蓝。一家三代都是唱渔歌高手,这在临高传为佳话。

戴志勇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学唱哩哩美。他说,一听到有渔民在唱,便跑过去蹲在一旁专心地听,一边听一边模仿哼几句。

上学之后,戴志勇经常在放学之余组织同村伙伴唱唱哩哩美。十七八岁时,他就基本掌握哩哩美旋律和韵调的唱法,然后自己作词试唱,一句句地唱出原汁原味,越唱越好。

成当地哩哩美“歌王”

临高哩哩美渔歌中最常见的是男女对唱唱词,它的产生与当地一个独特的民俗有关,那就是渔民们谈情说爱要到女子馆。

“丝瓜生果像鞋底,扁豆结果像弯梳,夫妻拜堂花一对”……哩哩美渔歌是年轻男女交流最好的语言,他们用即兴对歌的形式来选择并考验意中人。

19岁那年,戴志勇和村里的同伴就开始到女子馆唱哩哩美为人们助兴,有了些许名气。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农村还没有音响电视等家电,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因此村里或是附近村庄有人办喜事时,就请戴志勇过去唱哩哩美助兴,戴志勇从不推脱,在酒席上亮开嗓门一唱就是几个小时。在镇政府组织的比赛中,无论是独唱还是对唱,戴志勇从来没有输过,久而久之,“歌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2007年3月,临高县首届渔歌哩哩美擂台赛,戴志勇演唱《幸福不忘共产党》荣获“歌王”称号。

改良传承哩哩美渔歌

1978年,21岁的戴志勇有机会拜师学艺,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知识。许多原本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哩哩美歌曲,经过戴志勇的整理加工,有了乐谱,得以更广泛更长久流传。不仅如此,戴志勇还改良了传统的哩哩美渔歌,让哩哩美渔歌更易于理解。

“原来每一句歌词是5个字,唱起来歌调被故意拉长,既不利于演唱者换气,又让听者感到单调。”为了让后学者容易接受,戴志勇在创作过程中,将每句歌词增至7或8个字,并在原调的基础上创新了一些曲调,让唱词咬字清楚且通俗易懂。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戴志勇创作了渔歌《不忘初心》,歌颂党的领导,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传承哩哩美方面,戴志勇采用普及和重点培养相结合,他利用节庆活动等时机在村里镇上举行哩哩美大赛普及唱法;同时重点培养学徒,他的徒弟王宏伟获得北部湾渔歌节“歌王”的称号。

通过戴志勇等传承人的努力,哩哩美这门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如今在临高的重大节庆活动中,哩哩美成了必演节目。临高县还成立了哩哩美宣传队和哩哩美研究协会,并每年开设哩哩美培训班,学生的年纪从20岁到50岁不等,戴志勇担任辅导老师。

“传唱哩哩美是我一生的事业。”戴志勇告诉记者,身为哩哩美渔歌传承人,他将再接再厉,传承这朵美丽的艺术奇葩。同时他也希望,哩哩美的传唱和教学能走进校园,作为课程得到系统的传播,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哩哩美。(记者刘梦晓 通讯员 王海洪 张永花)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哩哩美渔歌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首邑大道关键节点项目明年1月通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