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南3月20日电(记者 杨晓静、刘斐)清晨6时,天色微亮,鼓声响起,数十位遵循清朝服制的乐舞生、佾生缓步进入大成门。这是20日在台南孔庙举行的“大成至圣先师释奠典礼”,又称春祭。
释奠是专属于祭孔典礼的名词。台南孔庙维持“清制乐佾”的传统形式,每年春秋两季遵循古礼进行隆重的祭孔仪式,传扬尊师重道的儒学精神。
正值春分之日,典礼全程依古礼进行,庄严隆重,由以成书院负责文庙乐局任务,并由来自台南忠义小学的佾生演绎六佾舞,向至圣先师孔子致以最高敬意。典礼共分为启扉、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20道程序。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湾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湾各地共有40余座孔庙。其中,兴建于1666年的台南孔庙是台湾第一座孔庙,被誉为“全台首学”。
“目前书院释奠沿用的是山东曲阜传来的古制,乐制‘十三音’主要从漳州传过来。”台南孔庙以成书院总干事李传彬受访时表示,每次释奠书院会有八九十位成员参与,这项典礼在书院约130位成员中有不少已传承几代人。
“我是家里第三代乐生,如今已经有第五代乐生。”此次司职镛钟的乐生傅俊达说,举行祭孔典礼对传承儒家精神与文化有重要意义,“我们家一直注重传承传统礼仪”。
以成书院理事方政博说,举行祭孔典礼除了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还要把规矩意识传递给社会、导人向善,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儒家传统精神。
忠义小学的40多位学生一早便来到台南孔庙。他们当中有36位担任释奠佾生,还有10位作为预备替补。董女士的儿子是忠义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第二次担任佾生,她说孩子很喜欢传统文化,希望他能通过这样的古礼活动增加传统文化修养。
“我们从小在家里也会教孩子儒学之道,儿子报名来参加这项古礼活动觉得很有意义。”黄女士的儿子就读忠义小学四年级,也担任此次典礼佾生。她还带着女儿前来观礼,典礼后还可以参加“拔智慧毛”。
7时许,曙光初现,罄声响起,礼成退班。紧接着的是台南孔庙释奠典礼后的一项重头戏“拔智慧毛”活动。
典礼依古礼以真牛、真猪等为祭祀牲礼,祭孔牛只身上的毛俗称“智慧毛”,被认为可使读书人增添智慧、考试顺利。近年来,台湾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台南孔庙也会设计制作“智慧毛”锦囊供民众购买祈愿,但黄女士认为孩子亲手拔的“智慧毛”更有意义。
据介绍,台南孔庙释奠典礼除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秋祭外,择定每年春分日作为春祭,以恢复清代春秋二祭,也是台湾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礼祭祀科仪之一。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台湾台南连发两次地震 暂无灾情传出2025-01-26
- 台湾台南再发有感地震2025-01-26
- 湘台师生岳麓书院共论“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2024-12-30
-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
厦门台胞卓圣翔“琵琶圣手”入选国家非遗传承2025-03-2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