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对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与实践探索,始终贯穿着“金融为民”的价值主线。
新时代以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有力支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 (节选自新华社《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报道)
宁德金融监管分局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普惠金融实践,立足宁德山海资源禀赋,着力树导向、优供给、强保障,推动构建具有宁德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监管领航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导向引领谋篇布局。明确将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纳入全市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要点,印发《普惠和绿色金融试点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推动形成“监管引导、机构专营、多方协同”的绿色普惠金融格局。10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多方协同凝聚合力。强化横向联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助力特色产业绿色转型。福安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商务等部门印发《福安市船舶修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制定适配总计1.8亿元的授信方案,先期支持建造357艘电动船舶及相关配套设施。霞浦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地方金融部门出台《霞浦县蓝色金融行动方案》,引导信贷资源向海洋全产业链延伸,累计发放相关贷款94.7亿元。
考核评价促推转型。制定《宁德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测评价办法》,将绿色金融纳入实体经济评价中,推动银行机构合理设置绿色金融业务考评指标,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加快经营管理绿色转型。全市银行业已成立12个绿色金融中心(网点)、14支绿色金融专业团队,全省首个“森林四库联动专营银行”落地宁德。
全省首个“森林四库联动专营银行”落地宁德
优化供给 金融活水滴灌更加精准
丰富产品激活蓝色海洋经济。引导银行机构围绕渔排、养殖权、海产活物等生产要素创新产品,推出玻璃钢撑杆养殖贷、海参仓单质押贷等46种特色贷款,大力推广海洋专用设备抵押贷款、水产订单融资等模式,有效满足涉海主体资金需求。至2025年5月末,全市海洋产业信贷余额216.78亿元,惠及户数7.87万户。
平台赋能壮大金色茶叶经济。鼓励银行机构依托福鼎白茶溯源平台,先后推出“福鼎白茶e贷”“茶企托管贷”等产品,成功落地全省首笔农业类气候贷。支持银行机构参与由政府、金融部门、合作社组成的茶产业银企对接平台,以民间契约签抵押承诺书的形式实现有效增信,破解茶农贷款担保难题。至2025年5月末,全市银行业发放茶产业贷款超140亿元。
创新模式支持绿色农林经济。鼓励银行机构主动融入“金融+产业+生态”一体化模式,推出“碳汇贷”“林e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联合林业部门创新林业产业经营票证,高效盘活林业资源,推动万亩林地实现“一亩林地,多重收益”。至2025年5月末,累计发放林下经济相关贷款17.64亿元。
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信贷业务支持力度
保险破题 农业农村主体更加安心
解“看天吃饭”之忧。针对农业产业易受天气、虫害影响老难题,引导保险机构量身定制茶叶低温指数保险、油奈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海水养殖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推动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落地宁德。至2025年5月末,已为7.5万亩农产品产地提供超2亿元保险保障。
解“价贱伤农”之困。鼓励保险机构聚焦农产品市场风险创新保险产品,设计开发花菜价格指数保险、大黄鱼价格指数保险、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等险种,引入地方财政支持,发挥农险补贴杠杆作用,实现“市场定价、保险托底”,解决农户农企后顾之忧。
解“安全生产”之难。指导保险机构融入渔旅融合产业项目,围绕渔业生产关键风险环节推进投保增户扩面,填补海上生产风险保障盲区。至2025年5月末,为5100余名渔船作业人员、2.24万名养殖工人提供超96亿元保险保障;试点投放短期涉海旅游意外险产品,为2.12万名游客提供43亿元风险保障。
人保财险宁德分公司在果园现场查勘
责任编辑:唐秀敏
- 最新监管动态 频道推荐
-
福建金融监管局举办首期金融机构高管合规培训2025-07-1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