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莆田:明晰“滨海新城”定位布局 发起“海洋攻势”

妈祖城海域已初步实现“蓝湾绿岸”。 王雪玉 摄

莆田:明晰“滨海新城”定位布局 发起“海洋攻势”

在妈祖城外湾海域,渔民在收割海带。 陈强 摄

莆田:明晰“滨海新城”定位布局 发起“海洋攻势”

升级环保渔业设施的海上养殖基地焕然一新。 陈强 摄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拥有绵延75公里的海岸线和广袤优质的深水海湾,常年气候宜人,温暖湿润,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指出,要精心谋划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滨海旅游业,创新生态渔业生产模式等;要努力保护好海洋环境,统筹海陆、湾区、河海共治,推动“河长制”向海洋延伸,加快海岛绿化、植被恢复,推进蓝色海湾整治,确保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近年来,北岸经开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重点,明晰“滨海新城”定位布局,发起“海洋攻势”。眼下,海洋经济正成为北岸经开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滨海旅游 蓝图绘就

10日,在位于北岸经开区利山社区的女儿湾滨海生态景区,6名施工人员在为临海步道铺设石阶。沿岸线远眺,水何澹澹,蔚蓝一片,海中央,两处山岛相对峙,偶有海鸟掠过。

女儿湾生态提升改造是妈祖城海岸带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地发展滨海生态旅游的关键一步。去年以来,该区投入4000多万元,通过岸线整治、海砂回填,建设旅游栈道、观景阳亭、木麻黄林等,不断提升女儿湾岸线动态观感、恢复海岸生态,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3A级景区。

女儿湾岸线两端,一头连着莆禧古城,一头是有着“中国紫菜第一村”之称的蒋山村。据山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国平介绍,临海步道建成后,将直接连通利山、莆禧、蒋山3个村(社区),形成“蒋山—利山—莆禧”现代种养示范线,有机融合滨海风光和海渔文化、明城古厝和抗倭文化等文旅特色资源,突出滨海“种、养、渔、游”主题,打造人气渔村游,助推乡村振兴。

在距离女儿湾5分钟车程的山亭镇西前社区院前新村,29间沿街店铺正整装待“商”,高耸的牌坊上俨然是7个烫金大字——百地特产一条街。这是该区首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由北岸经开区携手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打造,可为四方游客提供“吃、住、娱、购”一站式服务。

北岸经开区是妈祖文化重要发祥地。妈祖诞生地港里村和妈祖阁所在地山柄村,拥有天后祖祠与妈祖阁2个3A级景区,包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祖祠、天后圣殿、三柱礁等20多个景点,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游客前来朝拜旅游。该区着眼“串点连线成片”,突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治理等三大主题,规划推进一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结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勾画了“港里—山柄—东乌垞”这一以妈祖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文旅产业线。

“目前,正大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突出蓝色海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投入,妈祖4A小镇初现雏形。”王国平表示,眼下,现代种养与妈祖文旅已然成为北岸经开区发展滨海旅游的两大引擎。

环保渔业 率先示范

11日上午,乘小船行驶在罗屿海面,不足10分钟便抵达塔林海域。这里是北岸经开区海上三倍体生蚝养殖实验基地,海中央,亮黄色的渔排成片,整齐有序。

2019年5月,北岸经开区引进水产养殖企业莆田市盛宏养殖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开拓1000亩海上三倍体生蚝养殖实验基地,主要用于三倍体生蚝、鲍鱼及名贵鱼养殖。目前,基地有三倍体生蚝1000多吨,3月底可上市售卖,预计产值1200万元;鲍鱼200吨,预计产值2000万元。

乘船海面,盛宏负责人骆文树抬臂遥指,千亩海域上,分布着500个全塑胶养殖渔排、4万粒筏式吊养浮球、10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去年12月,这批环保渔业设施全新亮相,替代了原有的海产养殖设备。

传统养殖设施多由泡沫、木板打造,在升级改造、拆解转运、外海养殖以及渔业生产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海漂垃圾,难以整治。去年7月,《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设施渔业项目实施方案》发布,辖区内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符合条件均可申报,项目建设期内完成设施渔业项目更新的,由财政资金补助50%,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盛宏成为该区首家完成项目更新的企业,也是目前莆田市首家全面升级环保渔业设施的企业。据介绍,目前使用的全塑胶渔排、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筏式吊养浮球均为全市领先的环保渔业设施,总投资已超过2000万元。

“不仅环保性能提高了,安全性也有所提升,渔排整体变得稳固,普通人也能走得更稳。”骆文树说,全新的设施让他有了新的想法——10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可以用来发展休闲渔业,养殖基地可以转型为养殖休闲游玩一体的海钓基地。他说,前不久,已经预订了3万条黄唇鱼苗和1万条红斑鱼苗,下月就能投放到深水抗风浪网箱中养殖。

“目前,全区共有两家渔业企业顺利完成试点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加大设施渔业项目投入,全面推广水产养殖升级改造养殖设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北岸经开区海洋与渔业局局务成员陈思忆告诉记者,同时,该区将发挥专项资金效益,开展水产养殖水域清洁行动,探索建立海上环卫队伍,做好渔业养殖区垃圾入海防治,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蓝湾绿岸 画卷铺陈

春和景明,万物萌动。3月12日,在北岸经开区妈祖城蓝色海湾项目现场,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市长李建辉与市直有关部门、北岸经开区机关干部等,一同种下高山榕、小叶榕、火焰木等共230株苗木,为蓝色海湾增添新绿。

2019年,莆田市通过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央财政支持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获得3亿元奖励补助资金。其中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湄洲湾北岸段)主要涉及“一堤两湾两点”,即妈祖城海堤生态化加固及修复、妈祖城内湾生态修复工程、女儿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妈祖阁南侧海域自然岸线修复和大爱湖生态修复工程。

今年1月,北岸经开区出台《“蓝湾绿岸”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计划利用3年,按“一带一路”“一城一园”“环湾环海”“环山”“全域绿化美化花化”五步走,到2023年完成植树100万株,森林覆盖率、绿化率分别提高两个百分点的目标。

造林绿化,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北岸三面环海,沿着海岸防风林带造林也是工作重点,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立忠说,“蓝湾绿岸”工程主要内容为两大部分:一是造林防护,包括沿海防风林带造林、沿海石漠化造林、低效林分修复改造等;二是绿化提升,包括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绿化、乡村绿化、校园绿化、园区绿化。

郭立忠说,2021年是北岸经开区“造林绿化年”,将首先以“一带一路”(即妈祖城防护林及沿路景观带升级、沈海高速两侧造林绿化提升)、“一城一园”(即健康城沿路景观绿化提升、两岸生技园景观绿化提升)为重点,完成40万株的植树计划。

林时不等人。连日来,趁着晴好天气,沿沈海高速公路两侧,数十位作业工人正在清理杂草,预备种植南洋杉。“到目前,全区已完成植树18万株。下一步,将统筹城乡绿化,加快推进‘蓝湾绿岸’工程三年行动,建设绿网交织、绿地映城的生态体系。”郭立忠说。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三争三领赛风采·健康生活向未来”20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