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原标题:唯一的一等奖 集美工业学校一团队获职校教师“国考”第一

唯一的一等奖 集美工业学校一团队获职校教师“国考”第一

集美工业学校的师生录制参赛课程。(集美工业学校供图)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黄晓峰)集美工业学校一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再获全国第一。

集美工业学校说,在刚结束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陈佳琪、何华国、陈晓君教学团队以《少刷屏,多发现——公益活动标识设计与绘制》课程,获中职组实训教学赛项全国一等奖第一名。

这也是本次比赛厦门中职唯一获得的一等奖。此外,集美工业学校教师钟伟、杜伊凡、王颖倩教学团队的《中央空调油加热器检测》获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

战绩

再战职校教师“国考”

再次拿到全国第一

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被认为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最权威的“国考”。

今年大赛的决赛上月底在山东济南举行,要获得到现场答辩的机会,很不容易。大赛分中职组、高职组、军事职业教育组三个组别,每个组别有三个赛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赛项。第一轮共收到1305件参赛作品,经过网络评选的层层选拔,只有362件参赛作品有机会到济南。在今年以前,该项比赛叫“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并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何华国说,它实现“转型提升”,更着重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全面考核。

何华国是第四次参加“国考”——之前,他已经参加三届比赛,拿回三个一等奖。今年,他和同事是为学校荣誉而战。

他们参加的是中职组实训教学赛项,今年赛题是“标识的设计与绘制”。集美工业学校老师从“手机不离手”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六节课来教学生们设计出用简约而动人的标识,以呼吁人们少刷屏,多发现、多运动、多阅读、多沟通等,去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分析

小选题体现大用意

还植入了工匠精神

其实,从采访中,就可以理解集美工业学校的这支团队为何能获得全国第一——何华国在解释设计原理时,时不时要列举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外行人理解。

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认为,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题大用”——选题很小,埋头苦刷手机的情景,随处可见,但是如何让大家放下手机却是个大问题。

这个小题,还藏着“大用”。比赛前两个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何华国和同事“嗅”到了其中的重要信息:教育系统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也就是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设计课里体现“立德树人”?陶顺生说,对职业教育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行业项目,体验职业流程,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方式。

何华国团队在六节公益标识设计课程中植入了工匠精神,比如有一节谈及看似简单的苹果手机标识,要画出它得先要从八个圆入手——而这还算是比较好画的。何华国说,我们在课堂上引用了广告设计行业中设计标识的标准制图法,对接真实的行业流程和标准,每个步骤都要求严谨规范,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培养。

链接

三年获六个一等奖

何华国团队今年获得这个一等奖,是集美工业学校老师近三年在这一职业院校教师“国考”中获得的第六个一等奖,以及第三个一等奖的第一名。

2016年到2018年的这一“国考”,厦门中职学校老师共获得八个一等奖,其中六个来自集美工业学校;其中,2017年和2018年厦门获得的五个一等奖,全部来自于集美工业学校。

陶顺生说,这类比赛十分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更重要的意义是“比赛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

责任编辑:黄仙妹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集美工业学校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新打造12条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