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 厦门名列全省第一

厦门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 厦门名列全省第一

厦门加快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记者姚凡摄)

翻看不少来厦游客发在微博里的照片,人们总能注意到几样共同的东西:蓝蓝的天,碧绿的水,青翠的山。

小小的细节,放大的却是厦门这座魅力之城的核心理念——在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集多方合力,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营造优美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与之紧紧相连的一项荣誉,昨日揭开面纱。全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厦门名列第一。

回眸刚刚过去的2015年,有太多这样的惊喜,澎湃在厦门人的胸廓。这一年,厦门空气优良率99.18%,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二。同样是在这一年,厦门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生态文明建设再度奏响城市发展“最强音”。

所有这些,无疑为厦门“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宏伟画卷,勾勒出了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个成绩,都是一个坚实的脚步,串联起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闪光轨迹。

今天,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厦门已成新常态。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更是把厦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地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群策群力

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勇登榜首

刚刚出炉的这份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把厦门出色的环境保护工作,又推向了全省的显目位置。

回顾一年前,摆在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面前的一份份责任书,就像一份份军令状,不仅是鼓舞士气的宣言书,更是沉甸甸的民心账。

而在一年后,厦门夺取全省第一的佳绩,让全省赞叹,让全厦门欢呼。这看似偶然,却实属必然。

市委、市政府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落实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任务为重要抓手,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核心目标,以统筹规划、共同缔造为发展主线,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创新动力,全面打响一场又一场“提升环境质量、建设宜居美丽厦门”的攻坚战。

除了令人惊羡的空气外,这一年,厦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首次达到考核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和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符合功能区标准范围持续改善。

继2014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后,厦门去年的减排工作再次交出漂亮成绩单。目前,全市6家燃煤火(热)电厂已全部建有脱硫设施,65蒸吨/小时以上锅炉全部实施脱硫脱硝改造,2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建设脱硫设施。

现在很多环保专家都在关注厦门,不仅仅是因为这里优美的环境,还在于这座城市获取的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双试点”的身份。2015年,厦门共完成重点片区污水管网建设37.33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海沧区马銮湾片区和翔安区新城片区开工建设项目40个,面积达4.61平方公里;集美新城、翔安南部新城、新机场片区已建和在建的综合管廊总长度达到51.8公里。

随着人口的剧增,厦门垃圾产生量也在日益攀升——121.39万吨,是去年全年的数字。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另外一组数据:这些垃圾53.08万吨焚烧处理、4.67万吨分拣减量利用、63.64万吨卫生填埋,生活垃圾密闭化清运及时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如今,很多外人都在好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厦门的环境如何还能保持得这么美?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从《厦门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的一个数字中寻得答案——厦门计划六年内共投入财政资金约6.24亿元,用于加强全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而在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环保投入达到23.3亿元,增幅达331%,环保投入力度全省最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厦门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厦门,还将继续以完成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任务为抓手,依靠全市各级各部门迸发的强大合力,在生态文明的坦途上奋力疾行。

梦想成真

率先全省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如今都喜欢把头顶上的湛蓝晒在自己的微博或微信上,取名“厦门蓝”。“厦门蓝”折射出的,无疑是厦门的空气质量。

环保部不久前正式对外通报的2015年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红黑榜”,又一次把厦门推向了国人的视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过去的一年,我们生活的这座美丽城市,位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的第二位。

从更细的方面看,2015年,厦门全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的天数202天,良的天数16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9.18%,优级率55.34%,与前年相比,空气质量优级率升高24.93个百分点,优良率上升3.84个百分点。

美丽厦门,首先要有清新的空气。正因为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集多部门合力打响的这场空气质量守卫战,列入最重要的一项中心工作。《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厦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的接连出炉,成为落实《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度实施方案》的一个个坚实阶梯。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如今,一个由市区协作工作机制、全民参与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分析预警机制和督办约谈机制构筑而成的“五大保障机制”,为厦门空气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着源源不绝的动力。

城市建设在加快,机动车的数量在剧增,在这种背景下,厦门凭什么才能呵护好让其他城市羡慕的蓝天?厦门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牢牢地盯在多部门形成的“合力”上。

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行政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区政府,很快形成了一个大气污染防治分工协作的格局。

深化大气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一记记“组合拳”接连打出,气势如虹。

《厦门市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和《厦门市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助补充办法(2015-2017)》,“软硬兼施”,为厦门黄标车的淘汰,设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厦门通过建立台账、加强宣传、加快注销、扩大限行、联合执法等多项举措,全力推进淘汰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淘汰约3.1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累计对10082辆符合条件的黄标车发放补贴资金17575.85万元。

呵护空气质量,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在厦门,有一个名为“空气质量-厦门蓝”的微信群,就是由全市各级各部门创建的——一旦发现问题,实时通知责任部门、实时整改、实时反馈。

新常态下的美丽厦门,蓝天频现。在对“厦门蓝”的一次次呵护中,这座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铿锵有力。

呵护蓝天

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二

去年8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个众人摒住呼吸在等待的会议室。考核组组长有力的话语刚刚落下,现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厦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副省级城市。

生态的印记,在厦门随处可见。除了国家生态市的殊荣之外,目前岛外4个涉农区中海沧区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其它三个区获命名公示,全市14个涉农的镇全部获得国家生态镇命名,146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

回眸往昔,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市的马不停蹄的脚印依旧清晰可见:2002年11月,启动《厦门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编制;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对创建国家生态市进行全面部署;2015年2月,顺利通过由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技术评估。

这个豪迈的征程,定格了无数的精彩瞬间,凝聚着多个部门、众多市民的辛勤汗水。从广义上来说,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是厦门的环保人。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7.4亿元增长到3018.16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了约19倍——数字所构筑的,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这座城市高速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厦门如初的生态。于是,不少人发问:厦门的优势,是什么?

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生态环境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应该是厦门最大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厦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特区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新常态下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规划提出的“两个百年”愿景、“五个城市”目标定位,制定的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的发展战略,让厦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和路径空前明晰。

去年,《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4-2030年)》和《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付诸实施,为厦门生态文明的航船增添了新引擎。

梳理这两年厦门的生态之路,诸多亮点共同闪现。

一条“生态控制线”,把厦门的青山绿水揽在怀中。厦门率先全国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各部门共同遵守的“一张蓝图”。

一个“5+3+10”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勾勒出厦门的绿色转型思路。这张“路线图”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也是厦门热情召唤的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和表彰奖励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权重从4%提高到24%以上,生态建设投入超过GDP的3.5%。

这就是厦门。这才是厦门。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在这里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同步】

提升环境质量

厦门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

●思明区把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率先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东坪山等生态控制线内重拳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厦门绿肺。

●湖里区完成全省首个山地公园《仙岳山公园生态建设规划》,持续开展“夜间露天烧烤”专项整治。

●海沧区率先全市完成过芸溪小流域综合试点治理工作,建成全省首个危废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将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集美区创造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百姓增收致富良性循环的成功案例。

●同安区率先建立“公、检、法、司、环保”联合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全力实施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拆除工作。

●翔安区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先行先试为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作出探索。

●市环保局统筹协调,建立提升环境质量协作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启动危险废物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试点建设。

●市财政局实施黄标车提前报废锅炉和工业窑炉专项整治补助,着力保障我市机动车和锅炉及工业窑炉整治工作。

●市市政园林局统筹协调全市道路清洗保洁,对全市的主干道及一些重要节点进行雾喷系统改造,推动餐厨垃圾智能化监管系统建设。

●市海洋与渔业局全面开展海域清淤整治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减少陆源入海污染物,加大滨海岸线保护力度。

●市国土房产局推行矿山企业扬尘措施落实,督促矿山企业实施“边开采边复绿”。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制定市区两级联合整治扬尘污染、路面污染行动方案,下大力开展扬尘执法。

●市发改委推进全市集中供热规划和项目建设,实施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补助。

●市建设局通过差异化信用监管引导建筑工地积极落实扬尘防治工作要求,定期开展文明工地评比。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行营运黄标车淘汰,报废37辆高能耗公交车,并在BRT率先推广使用25辆国Ⅴ排放柴油公交车。

●市质监局积极配合环保、经信部门开展锅炉普查,开展锅炉使用单位现场检查核实。

●市公路局加强道路“吸、扫、冲、收”一体化清扫保洁及路面污染整治,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增设自动雾喷系统。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从源头把好清洁能源使用关,严禁新上项目使用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129台1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整治。

●市交警支队严格机动车源头管控,推进黄标车淘汰,扩大非绿标车限行处罚区域,加大机动车尾气联合执法力度。

●市城管综合考评委制定《厦门市扬尘防治考评实施方案》,建立全市扬尘防治工作机制,市容考评推动效果显著。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做好港口机械设备“油改电”工作,减少CO2排放量约6000吨。

●轨道交通集团做好地铁工地现场文明施工,做到“尘不上天、土不上路”。

【相关】

市环保局发布2016年工作计划

目标:空气质量全国前五

昨日,厦门市环保局公布了2015年工作总结报告和2016年工作计划,其中有不少亮点。

记者了解到,去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第二,“厦门蓝”已成为厦门一张亮丽的名片。而今年,厦门空气质量目标是保持前五位(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基础上),要让市民至少能呼吸到350天以上的清新空气。

【空气】

2015年成绩

●厦门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第二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8%

●二级以上达标天数为362天

●全国11个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城市之一

2016年展望

●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要保持前五

●空气质量6项指标平均浓度100%达二级标准以上

●空气质量优良率96%以上,市民至少呼吸到350天以上清新空气

【水】

2015年成绩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完成重点片区污水管网建设37.33公里

●厦门本岛35个截污工程通水运行,中山路等片区7个排水口完成上游分流截污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达到27000万吨以上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

2016年展望

●全市9条流域水质100%达到功能区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

●近岸海域水质50%达标

【黄标车】

  2015年成绩

●全市黄标车淘汰总数达16456辆

●累计对10082辆符合条件的黄标车发放补贴资金17575.85万元

●2015年全市共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543181枚,其中绿标528923枚,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90%以上

  2016年展望

●实行全市建成区黄标车限行

【扬尘监控】

  2015年成绩

●全市所有地铁工地安装自动控制喷淋系统

●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家园洁净行动,更新115台“吸、扫、冲、收”一体化机械化保洁车辆,全市建成区机扫率达到80%

●采购12台雾炮车,起到了美化环境、降尘降尾气的作用

●截至2015年11月底,共查扣涉嫌违法、违规渣土车225辆

  2016年展望

●将船舶和航空运输的排气监管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减少海港和空港的污染物排放

●实施重大扬尘源清单动态更新和在线监控管理

责任编辑:郑梅钦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维修引发纠纷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政和县杨源乡:探索全县首个基层乡镇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