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厦门新闻
分享

海堤纪念馆“升级”对外开放 还原那段峥嵘岁月(图)

开凿现场,收方员逐块验收,保证质量与规格。(翻拍)

海堤纪念馆“升级”对外开放 还原那段峥嵘岁月(图)

抛石指挥员将抛石的船整齐排列在堤线抛填石料。(翻拍)

海堤纪念馆“升级”对外开放 还原那段峥嵘岁月(图)

肩挑运石。(翻拍)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何无痕 图/记者 黄晓珍)60多年前,成千上万的建筑者移山填海,建起举国瞩目的厦门海堤。如今,“海堤时代”已经过去,但象征着“移山填海、科学创新、团结奉献、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却永远植入这片土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升完善,厦门海堤纪念馆今日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里,人们将记住并弘扬“海堤精神”;这里也将建设成爱国主义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从侧面体现厦门丰富的文化内涵。

众多展品 讲述海堤“前世今生”

在厦门大桥附近有一座形似海浪涌动的建筑,它默默地矗立在这里,述说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这里,就是厦门海堤纪念馆。

经过提升完善,厦门海堤纪念馆今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究竟长什么样?里面呈现着什么精彩史料?述说着什么样的故事?记者提前探访了这座厦门海堤纪念馆。

看点1

“竹笼抛石”浮雕

在海堤纪念馆的外墙上,一幅“竹笼抛石”的浮雕格外引人注目,移山填海正是伟大的海堤精神的体现。1953年6月17日,在新中国物资条件还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一万多名建设者脚踏滚滚激流,头顶敌机轰炸的危险,开始了厦门海堤的建设。当年的建设条件不仅设备简陋、环境恶劣,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还常来轰炸,最多的一天有100多次。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厦门海堤的建设却创造了世界海堤建设史的奇迹,工程重大创造发明有12项,重要技术革新有15项。

看点2

仿真场景模型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油画背景结合仿真场景模型:高崎渡口,人们肩头扛着自行车走上渡船。再现了建设海堤前高崎渡口“车骑人”的场景。几个自制竹炸筒模型也十分引人注目。据介绍,在竹筒里装炸药进行水下爆破是当时海堤建设者发明的土办法,这个方法使施工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工效提高三倍。

看点3

3米左右旧铁路

在纪念馆的出口处,有一段3米左右的旧铁路,与背景的油画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工作人员说,这段铁路取自旧厦门海堤中间的一段。而60多年前真实的建设场景,参观者可以从海堤纪念馆的影视放映厅看到,这里将滚动播放《移山填海》的电影纪录片。

看点4

45件珍贵实物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馆内的展览内容共分成五个部分,详尽记述了厦门海堤从决策、施工到建成、造福社会乃至新时期海堤开口改造、重获生机的全过程,展览采用大量图片文字、珍贵实物、模型、雕塑、多媒体等形式,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其中展出的珍贵实物就有45件,包括了海堤施工所用的测量仪器、油灯,海堤建成后的完工证、喜报贺卡,表彰的奖章、锦旗和与海堤相关的书籍、邮票等。这个现代化的展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并辅以3D动画,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厦门海堤的“前世今生”。

看点5

纪念公园景墙

在海堤纪念馆感受当年移山填海的决心,在海堤纪念公园则可以感受到休闲的氛围,公园强调开放性、可达性,沿海堤、滨海路、高崎村和金钥匙园设置了多个出入口,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活动区域基本覆盖园区主要景点。内部根据纪念碑、纪念亭、金钥匙园的地形高差,层层跌落形成自然的山地公园。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海堤条石,每一块都刻画着历史的沧桑。

公园东部中心纪念广场,就是用1953块海堤条石砌成,6层17纵基石层叠烘托出一道宏伟的景墙全长28. 2米,象征着1953年6月17日开工建设的长达2.82公里的厦门海堤。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建造延续了嘉庚风格,以纪念廊为主体诠释海堤建设成就,与不远处的集美鳌园遥相呼应。此外,公园中心广场周边还利用历尽风霜和海浪冲刷的海堤石,铺砌、围合成树下广场、园路矮墙、坐凳等舒适荫凉的休憩环境,形成一个市民共享的休闲游览空间。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最新厦门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消除宫颈癌,关爱女性!台江区上海街道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