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泉州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举行

泉州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现场

申遗成功,意味着泉州这座城市迈向新的开始。如何实现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9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工作部主办的泉州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在泉州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老城区申遗和江南组团城市更新项目实践,围绕泉州申遗成功后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两大议题各抒己见,针对泉州在城市更新中遇到的生态、交通、产业、历史人文、公共服务等典型问题联合“把脉”,共同探讨可行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技术路线。

将世界遗产价值纳入城市发展框架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傅晶

“申遗成功,拥有新身份后,泉州如何应对新挑战?如何守护世界遗产?”以《泉州城市历史景观认知与管理方法讨论》为主题,傅晶从新近被除名的世界遗产项目“利物浦海上商城”所带来的警示谈起,提出应从整体和跨学科的角度去认知城市的动态变化,并实现对“变化”的管理。

“对城市空间而言,变化的敏感区域在哪里?”傅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和甄别出敏感区域,将世界遗产价值纳入城市发展框架,通过预判来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和引导,让城市更加有机、有序地发展,让社会受益于世界遗产,从而促进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她说,泉州的世遗价值在于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杰出的发展智慧,展现了东亚帝国农业文明与世界海洋商业文明间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观交流。而城市是贸易体系的运行中枢,我们应该围绕制度保障、多元社群、城市结构、商品产地、运输网络和整体布局六方面的价值线索,去梳理泉州的城市特征,认识城市的肌理和结构,实现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为先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林劲松

在演讲中,林劲松分享了泉州古城保护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小山丛竹、中山路、旧车站案例,娓娓道出古城更新中的保护与活化经验,同时提出对古城保护的思考:一是以保护为先,摒弃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步失去个性”的行为;二是以整体保护为主,解决文化生态问题,保护不应仅保护本身,还要保护其周边环境、文化内涵和形成要素;三是在传承保护的同时,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造,让街区与原住民的市民生活和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更好地保护活态文化。

复杂约束条件下城市采取“渐进式更新”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一帆

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城市更新策略如何探索?杨一帆以紧密连接泉州老城和周边市县、泉州西向的重点发展地区——江南组团为例展开演讲。

复杂约束条件指什么?他认为,生态、传统村落、传统产业、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约束都是复杂约束条件。那么,多维度约束条件下的城市,如何保留、腾退与重构?杨一帆认为要“渐进式更新”。具体而言,生态空间方面,强化滨江可达性,促进晋江两岸联动发展;植入通山绿廊,融合城市与生态功能;缝合山水,构建“通山达江”的生态网络。生活空间方面,结合生态网络划分生活组团,构建宜居品质城区。生产空间方面,鼓励存量产业空间转型升级。传统生活空间方面,多因子评价传统村落保留价值,“应保尽保”延续特色生活聚落,形成包容性的城市空间格局。道路系统方面,要延续主干路系统、局部改造。

多元、有序、有机推进城市更新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 赵斐

如何在尊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开发?赵斐围绕江南组团城市更新策略与问题展开探讨,畅谈对城市存量空间调整的思路,针对村庄更新和工业空间更新提出建议。

他认为,城市存量更新急需政策支持,应立足“多元更新”,从以往的“政府+开发商”的单向土地开发模式,引入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社区自主更新、社区与开发商协作更新等土地再开发模式,创建多样化土地再开发路径;立足“有序更新”,加强政府计划引导和规划管控,加强片区统筹改造,不再鼓励“单项开发”;立足“有机更新”,引导完善复合式更新手段,在目前“拆除重建”更新模式基础上,鼓励发展以综合整治为主,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多种方式的“复合式更新”,以多样化手段解决旧城区治理问题。 (记者 谢曦 吴丽娇/文 林劲峰/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