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局面”系列述评之六

33所公办幼儿园竣工,新增公办园学位1.2万个;17所中小学竣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万个;新建长者食堂383个,实施连片旧屋区改造项目60个,整治老旧小区376个;建成主题公园13个、口袋公园77个……

2022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20项73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如期完成。

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年来,福州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扛在肩上,投入真金白银,出台惠民举措,下大力气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漫步有福之州,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目光所及是和谐的美。让我们从一组普通人的故事中,感受福州的民生温度、幸福质感。

福州: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闽侯滨江社区长者食堂为社区老年人过生日。记者 林双伟 摄

畅享老来乐

“走,吃食堂去!”中午11点不到,仓山区金山街道中天社区长者食堂内已饭菜飘香,荔枝肉、红烧排骨、辣子鸡丁、黄瓜炒蛋……老人们招呼着邻居、好友依次排队点餐,享受一天中的好“食”光。

中天社区长者食堂在桔园三路与金桔路交叉口附近,面积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这里环境好,三菜一汤一饭只要10元,饭菜也很可口。”家住中天金海岸领秀苑的李奶奶说,因为子女白天要上班,食堂的开设给她提供了很多便利,如今她已是食堂的常客。

饭点一过,撤下餐具,几张桌椅一拼,食堂摇身一变成了“学堂”。书、画、剪纸、插花、茶艺……各类活动丰富多彩,长者食堂·学堂也逐渐成为老年人以课会友、连接社会的新平台。

“2022年,我们创新打造‘长者食堂+学堂’服务品牌,不仅满足了老年人一餐热饭的需求,还提供丰富的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进一步带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林燕芽表示。

老年助餐服务是暖民心的民生实事,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生动实践。过去一年,福州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市新建长者食堂383个,提供餐位近1.9万个。

在此基础上,各社区依托长者食堂,因地制宜打造社区老人公共活动空间:鼓楼区中山社区长者食堂立足闽越王城遗址冶山所在地的特色资源,带领老人们走向户外,开展古迹游学活动;晋安区鼓山镇长者食堂引进致福社工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与健康、亲子教育、家庭教育讲座以及才艺课……“吃在食堂 乐在学堂”已经成为福州老年人生活的“新潮流”。

共享生态福

山水依城,城在园中,人在画中。“榕城绿”“福州蓝”已成为市民的自豪。

马坑小区居民林泽芳是福道上的常客,休闲健身是她茶余饭后的一大乐事。“约上三两好友,一起从福道步行至西湖公园看看花,或到闽江边吹吹风,生态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很难想象,就在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我家门口就是梅峰山,以前这里只有一条断头小路。”由于缺乏绿化和基础设施,过去,林泽芳和周边居民们紧邻青山绿水,却无处休闲健身。

如今,福州依托山水资源,建设起数百公里长的城市绿道,把“诗和远方”的生活搬到百姓家门口。绿道串起一座座山峰、连起一条条河流、穿过一座座公园。蜿蜒步道间,市民可览城市剪影,可见青山远黛,可遇徽云霞光,也可煮茶听雨。

福州立足生态本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书写高品质生活新篇章。目前,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近1500个大小公园星罗棋布,“推窗见绿、抬脚进园、行路见荫”正成为居民生活中的幸福事。

福州河网纵横,139条内河通江达海,缓缓流淌过福州城区,漾出片片绿韵。

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长日”机制,福州构建了以市、县、乡、村四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的纵向到底行政河长组织体系,全市河湖水质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有了水清岸绿的底气,“两江四岸”也迎来美丽升级,多条精品景观带串起长达140公里的江岸线,山清水秀、文盛景美的国际化山水城市魅力尽显。

治理有新招

“我才发出信息一个小时,你们就来修复了,真快!”近日,在安泰河畔,一处木栈道的缺损引起市民小刘的注意。他随手拍照,提出诉求,屏幕的另一端,“鼓楼智脑”迅速运转。不到2小时,水务集团即派出工作人员,顺利消除隐患。

高效处置,源自独特的网格治理模式。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福州以“云”为媒,以“数”为基,倾力办实事、倾智解难题,以科技赋能便民服务,解民忧,暖民心。

智慧网格让治理更精准,化解矛盾调处纠纷,让百姓有了满满获得感。

“两万元赔偿金已全部到账!”刚收到到账短信,潘女士便迫不及待地给鼓楼南街司法所报喜。前段时间,她在下班回家途中意外受伤,肇事者却玩起了“失踪”,无助的潘女士只得向司法所请求协助。得知情况后,两名专职调解员迅速介入,在实地走访、调取证据后,从情理入手,找准症结开展调解,促使双方顺利达成赔偿协议。

主动出击,源头治理,这是福州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交出的答卷,通过强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与诉讼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将社会矛盾化解于萌芽。

此外,福州还创新推广“参与式预算”“五事工作法”“民情恳谈日”等众多民主协商新模式,全市所有村(社区)均已设立民主议事厅,为市民搭起一座座“连心桥”,提升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积极促进驻地单位与社区、小区党组织结交友邻、互联共建,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做实做细社区服务,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治理末端延伸至‘最后一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事大家议,难事组织帮,齐心聚力共建和谐社区,已成为福州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风尚。

致富拓新路

“我们这李干,酸甜可口,还很开胃咧!”2022年农民丰收节上,永泰嵩口中山村的“李干妹”张春容端着一盘果干,娴熟热情地向直播间里的网友推介家乡的农特产品。

这位“90后”新农人,平日以生产、销售李干为主,自去年参加完市、县两级组织的农村电商主播培训班后,开拓线上业务,半年以来销量达2万多单,销售收入超30万元。“现在还会帮着村民一起卖青梅酒、山茶油等特产,有了直播‘新农具’,在家里就能增收。”张春容笑着说。

锄头加鼠标,致富辟新道。在福清一都镇,家家户户通光纤,物流直抵最后一公里,令“一都枇杷”产销两旺。“一都农民在家庭电商的带动下,平均每户年增收2万多元。”福清一都镇党委书记俞强说。

放眼福州乡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做电商、办旅游,掀起乡村致富新风潮。晋安寿山乡红寮村建起了电商直播基地,农民直播有了过硬的设备;福清江镜镇南宵村搭建乡村旅游数字平台,把古厝民宅送进“云端”,吸引大批游客,带火沿途民宿。

发展特色产业、培养农村电商主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福州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永泰李干、一都枇杷等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能力,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乡土美食、民俗文化、特色乡宿等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动力。

“这样的日子真不错!”一份份获得感铺就乡村生活的幸福底色,一组组数据折射福州乡村的发展成色:2022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63元,增长6.2%。一幅城乡协同发展、和谐共美的新画卷正在榕城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杨莹 胡一晟 叶欣童 唐蔚嫱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职业健康艺术作品展”在长乐举办: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