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娱乐星闻>娱乐新闻
分享

《琅琊榜》片花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第6集,戴白袖套的卖茶老大爷就是孔笙。让网友们失望了,这位大爷根本就不是“隐世高手”,真的就只是一个跑龙套的。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不想当演员的导演不是好龙套在孔笙所有戏里找出他

南方都市报1月8日报道 《琅琊榜》、《欢乐颂》、《精绝古城》、《闯关东》,全都有他。

孔笙所在的正午阳光团队,导演、副导演们出了名的“爱客串”,这种“客串”在孔导身上显得格外别致。

副导演们客串的角色,通常有台词、有剧情、有人设、有露脸儿的机会,但孔笙往往是“跑龙套的”———没有台词、没有故事、一出场就被咔嚓,甚至连正脸都没有。

《闯关东》、《生死线》、《战长沙》、《温州一家人》、《琅琊榜》、《欢乐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孔笙拍的每一部戏都有他自己,只是非常难找。

孔笙给南都记者的理由是“差人的时候我就顶上去了”。最早的时候,他抓不到临时演员,就去“串戏玩儿”,后来就成了每部戏都有他。

正在热播的《精绝古城》,第6集有个戴着白袖套的卖茶老大爷,那就是孔笙。

于是,在孔笙的剧中“揪出”孔笙,成了粉丝们热衷的游戏,眼尖的网友揪出他,还对这场戏进行了福尔摩斯般的分析:“首先,一个卖茶老人身边有三样东西:墙上的收音机、桌角的鸟笼、手里的核桃,这三样是老北京款爷的必备;其二,茶摊的位置。老胡和胖子拜访完陈教授就到了茶摊,可见茶摊距离陈教授的院落很近,哪个做生意的会把茶摊摆在难找的位置呢?第三,前面的剧情中,胖子埋怨陈教授住的地方太难找,胡八一说,这叫大隐隐于市……”结合卖茶大爷的装备、位置,网友开始怀疑这个卖茶大爷是个伏笔,“大概是个隐世高手”。

卖茶老大爷是孔笙演的,按照一般导演的惯例,在自己的剧中客串,不说拿个最佳配角奖吧,至少也会是个有意义的角色。然而,真相很残酷!孔笙不按套路出牌,他演的老大爷真的就只是个“死跑龙套的”。

孔笙说,他并没有“刻意去演”,“他们硬拉我去的,我临时戴个帽子就去了”。

但在现场拍下的纪录片中,孔笙似乎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临时”。靳东在纪录片中吐槽:“导演一见镜头过来,就开始抢戏了。”

执行导演王永泉拍完这场戏后,一本正经地喊:“祝贺导演杀青啦!后边儿没有了,不带你玩儿了……”

南都记者问孔导:为什么不给自己找个“有戏”的角色,好好过把瘾?孔笙说:“超过三句台词我演不了。”因为“背不下来”……

说到这里,孔笙忽然得意地爆料:“《生死线》第一个镜头,开枪打廖凡的就是我,你们都不知道吧!”

于是南都记者专门去找了,《生死线》的开头,开枪打廖凡脑袋的,是个特务。这个特务在全剧中一共有两个镜头,第一个看不见脸,第二个只有一只握枪的手……

看不清脸的龙套很悲催?孔笙还有更悲催的龙套生涯:

《琅琊榜》里的祭拜戏份,孔导穿好戏服、戴好帽子,问执行导演王永泉:“我的位置在哪儿?”一边问一边往六部的地方站。

王导说:“你不是六部的。”

孔笙:“我怎么不是六部的,我是兵部的!”

实际播放时,在一堆龙套的第二排、一个很小很小的人就是孔笙,别说脸了,连身高都看不清———实在不知道孔笙到底从哪里判断出来自己是兵部的,还冠冕堂皇地给刷了一个“好有存在感”的身份。

网友们找了很久,终于找出来了,用红圈圈上,大字标注“孔萌萌在此!”

到了《欢乐颂》里,孔笙连正面的待遇都没了:提着饭盒从刘涛身边走过,客串一个买早餐的路人甲,只有一个背影。

网友最为津津乐道的一次客串,发生在《战长沙》。最后一集打鬼子,有个人身上背着草堆、拿着手榴弹往前狂冲,造型非常萌,对,这就是孔导。

孔笙说:《战长沙》的武戏导演在指挥武戏组拍戏,“我和王永泉一个串鬼子一个串群众,打枪,不能说话,又不能老干涉武戏导演拍戏,只能帮忙抬抬土、抬抬道具。”

百度上有人认真在问:“孔笙在《战长沙》客串什么角色?”

答案是:“这个问题太有趣了,导演客串各种路人甲!”

跑龙套的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孔笙已经“不记得了”,但南都记者找到了20多年前内地武侠剧开山鼻祖《白眉大侠》,里面有一位神似孔笙的龙套,那个时候孔笙还在做摄像。

当记者拿着这张穿黑衣、拿宝剑的演员图,向孔导所在公司工作人员咨询时,大家居然都不敢肯定这是不是孔笙,“看上去有点儿像”,最终孔笙亲自认证:是我!

在《白眉大侠》里,孔笙演的是个路人,跳起来、咔嚓一下,就死了———一出场就死了。

对于这么多次“跑龙套”,孔笙有一个还算靠谱的解释:“老找自己人,一是因为上手快,很快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二是因为群众少,临时抓,抓不到。”

比如在《闯关东》里,孔笙客串过土匪,因为“在雪乡群众演员特别难找,真正可以演戏的召集起来也就50人左右,再往外扩展就是林场了,但路程太远,上来一趟特别不方便。所以基本上剧组的人都得上。”

对于导演集体跑龙套,制片人侯鸿亮的解释更加冠冕堂皇:“为了后景逼真!导演、副导演们一定比真正的群众演员更会演戏,一部戏是否有真实感,群演很重要,不能主角在前面演得撕心裂肺,群众演员完全不在状态,那一定会让人出戏。”

对于《琅琊榜》里客串“没名字的大臣”,孔笙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因为要戴孝,这个总会有人忌讳,为了起带头作用,自己要先上。”

这些理由都很动人,但网友们对这种客串有更加充满爱意的解释:为了省钱。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娱乐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SE宝褓俱乐部开源计划发布!喜临门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