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体育频道>足球新闻
分享

U23新政、外援限制。在今年3月3日前,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在工作中和茶余饭后最常提及的就是这两个词。在那时,我们曾想到过今年中超会有很多非适龄球员和外援无法登场;我们曾想到过今年联赛的观赏性可能会下降。然而,当2017赛季中超半程(15轮)结束时,一张接一张的重磅罚单让“禁赛+罚款”取代了我们之前所有的预想,成为今年联赛半程的“主旋律”。更加可怕的是,除了“禁赛+罚款”,联赛的管理者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相比之下,最新的U23和内外援引进奢侈税等一系列仍需改进的新政,似乎都已经被大家抛在了脑后。

沪媒:足协新政让中超身价骤减 投资商不愿做冤大头

禁赛+罚款 重磅罚单接连不断

截至中超第14轮,足协就已经向中超联赛开出了62张罚单。遭到足协处罚的球员已经达到17人,禁赛总场次足足有75场,累计罚单金额103.9万元。除此之外,斯科拉里、博阿斯等主教练以及多家俱乐部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足协的处罚。可以说,2017足协开出的罚单在各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6赛季30轮中超联赛,足协总共开出61张罚单。如今联赛过半,就已经打破了去年整年的纪录。这样的罚款力度,可以反映出中国足协本赛季对联赛管理之严格。但与此同时,仅仅依靠重罚的行为又有些用力过猛,包括秦升和奥斯卡在内的几张重磅罚单都引起了外界巨大的争议。

“禁赛+罚款”固然是一项整饬不良比赛环境及比赛行为的重要办法,但并不是唯一办法。老生常谈的裁判问题、公布处罚时是否能够同时公布处罚依据等都是缓解各方人员戾气的好方法。如果仅仅依靠联赛规定的“大棒”来约束俱乐部、教练员以及球员的行为,换回来的或许只会是更加剧烈的反抗。

U23新政 看似公平的不公平

球队报名大名单至少4位U23球员,比赛18人大名单至少2位U23球员,首发至少1位U23球员。以上这些,就是在本赛季中超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公布的“U23新政”。为了应对这一政策,不少俱乐部匆忙地开始了U23球员的引援工作,唐诗、韦世豪等一大批在海外效力的年轻小将纷纷回到国内,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出现了“南松事件”。而引援阶段的乱象,似乎也预示了这项政策在执行方面不会太顺畅。

果然,联赛开始后,许多人预想的“提前换下U23球员”这一闹剧不断上演,从首轮辽足在比赛仅进行到17分钟就换下U23球员王峤开始,几乎每一轮都有U23球员在上半场刚开始不久后就被换下。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未有所改观。我们不能否认,黄政宇、唐诗、徐骏敏、南松等U23球员在今年能够踢上中超,的确与这项政策有着莫大的联系,但这些球员即便没有U23政策的助推,也有相应的实力能占据一个常规轮换甚至首发的位置,而许多U23球员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强行被推上赛场进而再被提前换下的境遇,无疑对于球员的成长非常不利。

联赛管理者在发布这项政策时的本意,应该是希望在各俱乐部投入越来越大的当下,通过一定的政策补充使得各家球队能够开始重视青训工作,同时,也能使得年轻球员获得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但这项政策背后的问题在于,中国足球各级别职业联赛没有足够的体量来容纳人数越来越多的非适龄球员,说得通俗一点,球队只有这么多,每支球队的报名人数也只有那么多,而非适龄球员的人数却在逐年增加。对于非适龄球员的不公平待遇,也将会成为阻碍联赛成长的一大难题。

外援新政 联赛贬值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赛季开始前的“每场比赛只能使用三人次外援”,还是前段时间刚刚颁布的“使用几名外援就要使用几名U23球员”,都透露出联赛管理者对于“中超外援当道”这一现象的不满。那么问题来了:联赛就一定得是本土球员的“练兵场”吗?

我们先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想:通过各种政策干预的方式让更多的国内球员踢上比赛,提升国内球员水平,进而提高国家队水平。这样的逻辑好像也没什么毛病,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联赛管理者把这样的逻辑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从职业联赛本身的角度而言,竞技性、观赏性、商业性等元素都是职业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以现在中超各球队的情况来看,引入外援甚至是大牌外援,无论是从提升俱乐部影响力还是增强球队实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去年“80亿中超”的天价几乎震惊了全世界,这样的价格固然有虚高的成份,但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中超联赛的确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这份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大牌外援和大牌外教的加持。

这也就不难理解前几天传出“体奥动力要求暂缓支付第二笔价值6亿的版权费并希望重新谈判”的消息了。在削弱了外援在中超联赛里的存在感后,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骤减是可以预计的。在这样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做“冤大头”。

责任编辑:郑梅钦

最新足球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新打造12条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