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位于四川宜宾市珙县巡场镇的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4日15时26分发生透水事故,遇难5人、失联13人。昨日7时56分,事故中的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被解救出井,至此,经过近89个小时的紧张救援,13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升井。

据救援人员介绍,在救援过程中,一名被困矿工在井下涉水300余米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并报告剩余12人确认安全,“被困矿工对井下环境较为熟悉,也是他们获救的关键。”

15日9时

救援队员肩扛水泵加快抽水进度

国家应急救援芙蓉队距离事发地点较近,透水事故发生后,常务副大队长苟忠便得到消息,并根据调遣赶到了事发现场。“不到一小时,我们便安排了30多名救护队员下井。”苟忠说,“事发地点位于距矿坑口9000米的地方,我们的搜救范围主要是矿工可能生存的地方和有可能给矿工造成伤害的地方。”

15日9时,经过全力搜救,井下矿工被困区域确定,救援队员采取封堵、引导疏排、截流措施,防止被困区域水位上涨,并先后调运16台不同型号的潜水泵,集中力量尽一切可能对被困区域进行抽水排水,还利用管道向人员被困区域输送压缩空气,努力保障被困区域氧气充足。

当天,救援人员再次听到矿井内管线有被敲打的声音,便也用敲管子的方式回应。苟忠告诉北青报记者,敲管子有两个目的,一是确定井下是否还有人员存活,二是让被困者心里感到安慰,让他们相信救援人员正在积极救援,鼓励他们继续坚持。

苟忠说,在用水泵排水期间,井下不断冲来堆积物,严重阻碍排水效率,救援队员就用肩膀扛着水泵以加快排水进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泵里进入堆积物,另一方面救援队员可以边打边摇,泥沙就不会沉淀。

除了敲管子,被困的13名矿工还把纸条绑在塑料管上放在水面上,用传纸条的方式向救援队求救,救援队在发现这个求救纸条后,更加坚信被困人员仍然存活。苟忠说,这也给了救援队非常大的信心,当救援队确信仍有人存活时,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16日17时

老专家坐镇指导救援工作

为了加快救援进度,12月16日下午,从西安防治水研究院等单位抽调多名专家到矿协助工作,同时,国家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方儒等老专家坐镇指导救援工作。

16日凌晨1时左右,杉木树煤矿井下人员被困区域的水位开始出现下降,并呈继续缓慢下降趋势,为现场大、小能力排水设备的替换创造了条件。

当天,指挥部决定又从重庆渝新能源公司紧急调运排水设备,从矿井主水仓新安装一趟向地面的排水系统,以提升矿井主排水系统向地面的排水能力。

17时,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在原有11支救援队伍和杉木树煤矿本矿职工的基础上,国家应急救援重庆松藻区域队也加入了救援工作,专业救援队伍增至13支,共251人。

18日3时

一名矿工涉水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18日凌晨2点57分,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一阵欢呼,井下救援人员报告称,已与被困者建立联系,确认井下还有生存者。3时,救援人员报告,随着水位下降,其中一名被困人员涉水与救援队伍会合,并报告称其余12人全部安全。

苟忠告诉北青报记者,救援位置距离井口有9公里,经过抽水,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救援人员突然发现从矿井里游过来一名矿工,该矿工称除了他本人以外,对面还有12名矿工存活,他游过来是看到了生还的希望,也是给救援队报个信儿。

苟忠表示,那名矿工大概游了300米,这片水域除了游泳,有的地方需要潜水,“听到这个消息,救援队组织两名救援队员下水向矿井深处游过去。为了减少阻力,救援队员脱下工作服赤身裸体地游过去组织被困人员撤离。等到水位再降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救援队就组织四个人带一个担架,把被困的剩下12名矿工一一救过来。”

18日7时56分

13名被困者全部安全升井

18日7时56分,经过近89个小时的紧张救援,13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升井。

当天5时30分左右,13辆救护车以及医务人员全部准备就绪,静待矿工升井。苟忠说:“第一个游过来的那名矿工被救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叫刘贵华,饿,冷’,我们立即把他抬上担架,蒙住眼睛并输液。”

苟忠表示,整个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也面临很多危险,“比如井下的水位一旦再次上涨,还会造成救援人员被困,给救援工作带来新的困难。”18日10时许,宜宾市卫健委已组织市、县重症医学、营养、心理疏导等专家抵达珙县3所收治“12·14”透水事故获救人员的医院,开展全面评估工作。此后,将根据情况对伤员进行个性化治疗。

北青报记者18日下午了解到,13位矿工升井后都被送进ICU病房进行检查和治疗,目前他们的生命体征平稳。

而在被问及救援结束后是否有时间休息时,苟忠说:“目前煤矿这边的被困人员已经全部救出,救援任务也暂时告一段落,但是18日上午内江发生了5.2级地震,救援队可能马上就要前往内江进行救援。”

分析

安全获救三大原因

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分析,从事故发生到人员被救,经过80多个小时,被困13人全部存活,除了外部科学施救、加紧施救之外,至少还有三个原因。

一是井下被困人员经验较丰富,被困期间,轮流打开安全帽上的矿灯,以确保洞内保持光源,在漫长的等待中大家保持了信心。

二是被困人员熟悉井道地形,灾难来临时选择了生存几率最大的逃生方向。被困人员逃生到地势比较高的独巷,且有相对充足的空气。被困人员下方有个低洼处且有斜坡,水是漫上去的没有冲击力,给被困人员预留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此外,被困人员没有走散,为一次性营救奠定了基础。而人员是否集中,也是前期救援指挥中心最为担心的焦点之一。

三是巷道内温度维持在24摄氏度左右,为大家保存体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林晗枝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BROMPTON JUNCTION福州东百中心全新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