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今天起,3800多封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抵达全国各地。去年,清华大学的立体“二校门”通知书让无数学子羡慕不已,今年,北京大学全新改版的“大学堂”牌匾通知书惊艳登场。随北大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七位“北大新生”亲笔写就的七封信,将为莘莘学子送上来自北大的期许和祝愿。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学堂门启,燕园常新”为核心立意,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印入眼帘,烫金的文字是一掷千金的承诺,亦是一把开启北大的钥匙。

打开录取通知书,大学堂牌匾位于正中央,旁边镌刻着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今天起,这扇门内即将迎来新的面孔,百年学府正张开臂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期待着新生力量,传承北大基因,书写新的未来。”

翻开牌匾所在页,一张A4纸大小的录取通知书正式露面,“左下角线条勾勒出博雅塔和未名湖的剪影,大美北大的春夏秋冬,将因你的到来而多添一抹色彩。”硬质的录取通知书还可以竖立起来,成为一份别致的收藏品,镌刻着专属于每位新生的独家纪念。

与全新改版的通知书一同到达新生家中的,还有一份特别的新生礼物,北京大学邀请七位北大人亲笔给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2019级新生写一封信,向他们讲述不同时代的北大故事,分享作为北大人独特的青春体验。70年间,一代代北大人成长、成熟,在校园里度过了他们鲜活的学生时代和闪亮的青春岁月。从1958年入学的历史系新生樊锦诗、1959年生物系新生许智宏、1977年经济系新生海闻、1983年西语系新生董强、1986年社会学系新生周飞舟、2006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生黄芊芊、到2010年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新生庄方东,他们中间有“敦煌女儿”、“开启北大新百年的校长”、“从下乡知青到海归学者”、“中法文化的摆渡人”、“传承儒者之风的北大学者”、“29岁的博士生导师”、“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七位北大人追忆初入燕园时的心境,分享求学道路上的体历,袒露成长岁月中的思索与心绪,抒写对后生们的嘱咐与期望。

他们将想说的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以信件的形式亲手书写,并通过《颐和园路五号的来信》短视频进行传播,以信为媒,传承北大精神,延续燕园情怀,追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献礼祖国70华诞。

责任编辑:陈锦娜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北大牌匾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SNK经典IP回归 《合金弹头:战略版》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