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一场暴雨,16名在地下暗渠、暗涵作业的人员被冲走。最终,5人幸存,11人遇难。

事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在通报中这样描述这场暴雨:短时降水极端性很强,几乎一半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达到50年或100年一遇;最大半小时雨量73.4毫米,是有深圳气象纪录以来4月份最大半小时雨强;广东省气象台和中央气象台专家定性这次降雨为“4·11深圳短时极端强降水天气”事件。

面对这场暴雨,当地气象部门早有预告。4月11日20时10分,暴雨黄色预警发布,深圳全市进入暴雨戒备状态。深圳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气象部门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是准确的,“降雨持续时间短,集中在半小时以内,降雨达到50毫米后,马上就结束了。因按照降雨需持续的条件,达不到发布分区橙色暴雨预警标准。”

综合官方发布的多份通报信息,暴雨形成的洪水,冲走工人的时间在11日22时左右,这意味着距离暴雨黄色预警生效已过去了约2小时。

“为什么一场雨会引发这么多人接连遇难?水务部门是否收到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 4月13日下午,新华社刊发的报道发出追问。

目前,深圳市相关部门尚未公布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

暴雨突至

“多云转阵雨,局部有雷暴;气温25-30°C;南风2-3级;相对湿度55%-90%。”

早上5时28分,深圳市气象局发布4月11日的“今日天气”。从所发布的信息来看,当天的天气情况并不特殊,没多少人在意。

傍晚时分,情况有些变了。

11日17时47分,深圳市气象局官微发布《冷暖交锋!雨雨雨要来了?》一文。文章称,清明节后,一股强势的冷空气在北方大地攻城掠地,使许多地方大幅度降温,一些地方更是被一夜“打回冬天”。如今,来势汹汹的冷空气达到华南沿海,但这个季节的华南沿海不是冷空气的主场,沿海的偏南暖湿气流早已在此盘踞多日。冷暖交锋,意味着容易引发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在随后的1小时内,深圳市气象局连续发布了4个预警:19时10分,雷电预警;19时55分,冰雹分区预警;20时00分,大风黄色预警;20时10分,暴雨黄色预警。同时,通过电视滚动字幕、两微一端、网络媒体等各渠道向公众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信息以及强对流天气防御科普宣传。

这场暴雨,发生在当天21时前后。

据深圳市气象局官网信息,整个强降雨过程跨越深圳历时两个多小时,但同一地点历时只有30分钟左右。“几乎一半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

当天19时至23时,深圳经历了两场强对流天气过程。至23时15分,深圳全市取消暴雨黄色、大风黄色预警。深圳市气象局总结此次天气过程特点是,“局地性强、历时短、雨强大,伴有短时大风、雷电和冰雹。”

监测显示,19时前后深圳西北部出现冰雹;短时极端强降水发生在21时前后,强降水发生时风大雨急雷电交加,伴有8-9级短时大风、记录到704次雷电、光明宝安出现局地冰雹。

暴雨、洪涝,对深圳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35.8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同时,深圳台风暴雨频繁,年均受台风影响3.5次。

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介绍,由于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水系,加上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深圳局部区域排涝设施不够完善,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较大。

今年,深圳的汛期比往年早了一个月。

公开报道显示,3月5日一场雨,深圳达到气象入汛标准。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表示,今年汛期较往年提早1个月,北江、东江流域降雨为同期的三倍,预计全年降雨总体偏多;预计台风登陆偏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4月11日22时57分,深圳市气象局官微发布信息并跟网友喊话:“话说各位都是正面刚过‘山竹’的人,今晚算得上大场面吗?”

一位网友调侃回复:“在深圳待了这么多年,这不就是毛毛雨吗”另一位网友心有余悸地说:“特别特别大的那阵,我还真想到山竹了”。

去年9月,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深圳全市“四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课。

在那次台风大考中,深圳有74个站记录到12级以上阵风,全市平均雨量187.2毫米,一度有134004用户未能恢复供电,没有一人因灾死亡。

地下险情

4月11日晚,暴雨来袭,深圳多处发生险情。

公开报道,当晚21时57分,福田区梅林街道下梅林地铁站A出口处的下水道内,两名水务公司员工被困,所幸被消防人员救出。消防人员了解得知,水务公司的两名工人在下水道清淤作业,因突降暴雨,不慎困于下水道内,当时下水道深约4.5米,水深1米左右。

当晚22时10分,警方接报称,罗湖区宝安南路西湖酒店旁在建工地塌方,4名工人被埋。之后,4人均被安全救出。

备受外界关注的,是另外3处地下险情。

据官方此前通报,当晚21时许,福田区侨香路片区遭遇瞬时强降雨,短时爆发的洪水冲入凤塘河暗渠。正在凤塘河香蜜湖路段进行清淤作业的5名工人在向地面回撤时,有1人成功上达地面,4人被突然涌至的洪水冲走。

当天21时40分许,深圳市罗湖区桂园、黄贝片区遭遇瞬时强降雨,短时爆发的洪水冲入正在作业的暗渠。22时10分、22时55分先后接到罗湖区两处清淤作业工人躲避不及被雨水冲走的警情。经现场确认,在西湖宾馆段施工处有7人被冲走,经解救有4人获救,1人死亡,2人失联;在东湖公园段施工处有5人被冲走,已确认1人死亡,4人失联。

三处险情共有16人被冲走。至4月13日下午,最后一具遗体被找到,遇难人数为11人。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4月13日凌晨的通报中,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对相关表述有所调整: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笔架山河暗渠整治西湖宾馆段排水沟清淤作业项目,现场作业人员25人中,7人准备撤离时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蜜公园北侧暗渠清淤作业项目,现场作业10余名作业人员接预警通知后撤离,4名工人被洪水冲走;罗湖区黄贝街道爱国路与沿河路中间绿化带地下暗涵进行清淤工作测量勘察的5名工作人员,在准备撤离时被洪水冲走。

根据最新通报,上述3起事故中,当晚9时许,相关人员仍在作业,其中2起是工人进入暗渠清淤作业,1起是工作人员进入地下暗涵进行清淤工作测量勘察,且均在准备撤离时有人员被洪水冲走。

公开资料显示,暗渠相对应是地表可见的明渠,暗渠藏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水。暗涵是公路工程名词,涵洞洞顶的填土深度大于50cm,有圆管涵、石拱涵、箱涵等。通俗来说,暗渠、暗涵都是城市的地下排水沟。

去暗渠、暗涵清淤截污,因内部环境复杂,有时也会遇到危险。

福田区凤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的施工单位,为水电八局二级子企中国水电八局有限公司铁路公司。该公司在官网发布的文章显示,这处工程的暗涵,“已经淤积了20余年,不仅失去了行洪功能,就像人体内一条化脓的“盲肠”,时刻威胁深圳河水质的安全……是五河暗涵段清淤、截污中最难啃的‘骨头’,也是风险最大的工程”,面临毒气、复杂环境、资料不详、污水淤泥处理四大挑战。

文章称,今年3月1日至15日,暗涵内连续发生三次涌水,短短10分钟,暗涵内的水位就由20公分,迅速涨到了2米深。因防范到位,处理及时,均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加班施工

事发后,澎湃新闻走访了上述3处事发地。

4月12日下午,在罗湖区西湖宾馆附近,事发地点已被围蔽。据目测,暗渠内有3-4米宽,可听见水流声。附近多位居民表示,最近,该工地常加班赶工,给居民带来不便。

张贴在附近建筑物上的《致歉信》显示,今年3月30日,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在西湖宾馆停车场夜间施工产生的噪音一事向当地居民致歉。

“由于汛期已至,涵内水位较深,无法正常作业,近期我部通过人工分流及抽水等方式将涵内积水水位降低后,为抢在下雨涨潮前完成节点工期才导致连续施工......”《致歉信》表示,接到相关投诉后,当地社区也约谈了施工方,将会对施工工序及时间进行调整:停车场外机械设备停止时间为22时30分,最迟不超过23时00分;涵内23时00分后不再进行产生噪音的工序施工。

在罗湖区爱国路与沿河路中间绿化带,澎湃新闻发现,绿化带有多个直径约1米的洞口,往下深入约3米,可到达地下暗涵。4月13日,从洞口望去,仍可见暗涵内的水流很急。

附近一处高速公路工地的工人表示,平时,有看到工人进入暗涵作业,掏出脏物,后统一拉走。事发第二天,有消防等人员来此处搜救过。

在香蜜湖公园北侧,澎湃新闻未直接发现地下的暗渠。附近一名居民说,暗渠就在路边的地下,经常看到有工人下去掏淤泥,一点点提上去,再拉走,“尤其是附近道路排水不畅,有积水时,工人就会来掏”。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在三处事发地点附近,均有相关清淤截污等工程在施工,其背景正是深圳近年来大力治水提质。

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介绍说,深圳的河流污染比较严重,“全市绝大多数河流河道短小,呈明显的雨源型河流特征,雨季是河,旱季成沟,缺乏动态补充水源,水环境容量偏小,城市污染负荷远远超出本地水环境承载力,流域城区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水环境治理压力巨大。”

去年5月,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对深圳市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专项督察时,认定茅洲河、福田河等42个水体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中,除上述已完成整治的42个外,其余117个水体进展顺利。

今年2月18日,最新发布的《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方案》提出,到2019年年底前,深圳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五大流域主要一级支流和全部入库支流消灭劣V类。

据深圳媒体报道,2019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的“决战年”,全市计划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资近500亿元,到2020年全市将累计完成治水投资近1200亿元,弥补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

广东水务系统一位从业人员表示,各地的治水负担都重,压力大,像晚上9时许还在施工的情况难以避免,比较普遍。

责任编辑:林晗枝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建瓯市教育局主办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培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