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她的事业

三年前接触到导师为卖产品自己先买

现在看来,一切的一切似乎早被埋下了伏笔。

2015年,林丽生了孩子之后就一直在家休养,大概2016年的时候,林丽和朋友出去吃饭,认识了一名如新导师,苏伟当时想“碰到她感兴趣的事情,就让她去做吧”。一开始,林丽只是偶尔会在苏伟的面前说说如新有多好,然后就是买些产品自用,对于这些,苏伟没有太在意。

但苏伟不知道的是,林丽一直在努力说服父母和姐姐以及朋友们和她一起做如新,“她真的相信了,如新的理念就是,我是有爱的,我是在帮助你”。在林丽的朋友眼中,她善良、单纯、对人特别实在,每一次她约朋友聊如新的时候,都会和对方说,“我希望能帮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真诚到让人不忍拒绝。

于是周围的朋友在林丽的影响下,也开始尝试接触如新,“她一直说,生病不要去医院,喝果汁、吃产品就可以。”朋友小W说,她的朋友圈特别积极向上,几乎没有负面情绪的东西,所有的朋友都一直认为林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18年,苏伟发现妻子有些变了,不仅对孩子不管不问,每天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她说要开会,要见客户,还要培训。”接着就是大量开始往家拿如新的产品,“她说,自己都不会用,怎么和客户去说。”

最离谱的是,林丽已经开始把如新当“饭”吃了,每天早上16粒胶囊,一大一小两包固体饮料,“她说这是她的早餐。”并且只要睁眼,就开始大声放如新的培训录音,就连开着车也要听一些和养生有关的内容,“了解有些知识,才能和客户更好地沟通。”这是有一次,林丽和小W见面时说的话。

为此,苏伟和妻子谈过好几次,但每一次都不欢而散。苏伟提到一件事情,一次他和林丽一起带着孩子参加如新的活动,当一张桌子上的某老师大谈特谈如新多好多好、生病不用去医院吃如新就可以的时候,实在忍不住的苏伟怼了对方几句,“我就觉得如新这么好,还要医生干什么,要医院干什么”。

但是林丽不这么认为,在她的认知里,如新、老师已经无所不能了,“有什么事情她解决不了或者回答不了,她都会说,我去问问老师”,问到后,再把老师的答案转述出去。

苏伟对此感触颇深,“孩子生病都拦着不让去医院,为这个事情,我、我父母、岳母都和她生过气,但她还是一意孤行。”苏伟说,就是以爱孩子的名义不让去,说去医院就是害孩子。

最让苏伟接受不了的是,2017年4月之后,林丽就不让孩子去打疫苗了,“她说她的老师说,疫苗有毒,会毒害孩子的身体。”想起这些,苏伟就很难过,“我们都很重视身体,她没接触如新之前,生病都要去医院,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现在她怎么就不爱护自己的身体了呢?”

2018年底,苏伟和林丽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冲突,导火索依然是如新,“我当时都找了律师,问了离婚的有关事宜。”苏伟说,当时是真的想离婚。后来考虑到才3岁的孩子太可怜,苏伟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曾经是家人的骄傲后来不和父亲说话

今年34岁的林丽是全家族的骄傲,林丽的姑姑说:“我查出乳腺癌的时候,她还让我到北京来看病。”姑姑哭着说,他们至今都不敢相信这一切,“这么好的孩子,说没就没了”。

让林爸难过的是,一年多了,直到女儿去世,都没有再和他说一句话,“她给我们说如新,我当时脾气上来,说了她。”林爸说,“我说她,好好的日子不过,弄那些东西干啥?”

这之后,每一次林丽和父母讲到如新的时候,林爸都会说她几句,时间长了,林丽也恼了,自此不再和父亲说话,就连今年过年,也没有发一条拜年短信给父亲,“给我妈妈发了。”林丽的姐姐说道。

林妈最后一次和林丽联系是过年前,因为过年,林丽要和苏伟带着孩子去婆婆家。林妈问女儿,“什么时候回家?”林丽和妈妈说,今年去丈夫家过年,明年就可以回自己家过年了。这两年,林丽都没回家过年,家里从上到下都特别想她,“从来不和人发脾气,特别宽容人”。说着说着,林丽的姐姐开始流泪,她也问过林丽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林丽给她的回答也是“明年”。

但是明年,林丽再也不能回家过年了。

没有节哀和道歉导师们纷纷退群

得知林丽去世的消息后,林丽的朋友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消息发在了林丽为了维护客户所建的微信群里,“群里也有自称如新导师的宋某。”朋友小Y说,当时,义愤填膺的朋友们纷纷指责如新“害死”了林丽,但意外的是,所有的如新导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话,哪怕是“节哀”两个字,。

后来小Y他们才发现,当时宋某在第一时间就退了群,而其他的导师们也纷纷退群,甚至拉黑了他们,“我们其实也有在用产品,平时和他们也有接触”。

“这几年差不多几十万花进去了吧。”苏伟说,今年过年前,他替林丽还了差不多10万元的信用卡,又给了林丽5万元,但这钱似乎早就花完了。

至今,如新方面对于林丽的去世没有任何的说法,也没有联系过苏伟、林丽的家人或者她的朋友们,“连一句道歉也没有”。

记者追访

过于夸大治病功效构成虚假宣传

采访结束后,北青报记者试图电话联系林丽的直接上级——一位姓肖的导师,还有经常与林丽联系的宋某,但是二人均未接听电话。

巧合的是,记者在某APP找到一堂名为“健康单详解”的课程,分享这堂课的人身份介绍是如新中国业务总监,而讲课的人正是宋某。

在这堂时长166分钟的分享课上,宋某请上台了数位“老师”,让他们分享自己使用如新的产品为家人治病的过程,并一再强调,这些病都是用如新的产品治好的,“我们是爱来做,不是推销产品,我们是在帮助人”。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分享课的一开始,宋某就用颇为煽动的语气问大家,“慢性病在医院好不了,但这边告诉你能好,那边告诉你好不了,你为什么不试试?”

“癌症是不治之症,医院治不好。这边能治好,为什么不试试?”在这堂分享课中,宋某特别提到了发烧。在她的教导中,发烧是好事,“因为发烧是人体免疫力清除有害物体的信号,当高温时细菌无法复制,并丧失繁殖能力时,是人体杀灭病毒的最佳时机。发烧还可以清除骨骼中的毒素,加快代谢,将毒素转为能量”。

宋某说,传统医生会用抗生素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有很多副作用,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没有抵抗能力。面对发烧,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果汁、维生素矿物质等,而如新的产品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

按照宋某所讲的逻辑,去医院治疗发烧,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那么正确的方式是吃如新的产品,要翻倍、翻倍、翻倍地吃。

一位“老师”声称其丈夫是名15年肝病的患者。转氨酶最高的时候数值为587,服用如新产品3个月,这项指标就变成了40,该老师称,当时只有小三阳还没有转阴,于是她将给丈夫吃的如新量减了下来,后来她咨询“宋老师”,“宋老师”告诉她,别减量,小三阳很快就能好,就能转阴。

这名“老师”还分享了丈夫发烧的时候她的做法,“除了给他喝水,就是让他喝g3,一次4袋,然后就是吃茶沛(胶囊),翻倍吃,比平时多3-4倍”。

另外一名老师则讲述自己孩子得手足口后,没去医院,就吃如新治好病的经历。“发现孩子得病的时候,我也慌了,当时我老公就说让送医院,但我很快就镇定下来,我拦住他,不能送,你相信我一回,吃如新就可以,我老公思考了几分钟,决定相信我一次。”得到丈夫首肯后,这名老师就开始给自己7岁的孩子配产品,“g3不能少,还有茶沛、林芝、鱼油、花粉等5种胶囊”。

最初,她所配的比例是一天三次,5种胶囊各两粒。咨询“宋老师”之后,宋老师让她将所有的胶囊量加倍,“每种每次4粒”,并告诉她,想好得快就加倍吃。

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玲认为,对林丽而言,在发现自己生病时依然坚持不去医院,而听从老师们所谓的发烧为排毒的说法,耽误医治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实在令人遗憾。老师的行为构成虚假宣传。

她进一步解释说,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罪。在销售宣传的过程中,过于夸大其治病功效,生病之后不去医治,而认为发烧生病是好事、去医院是找死等不良言论,误导患者对保健品的盲目信任,而耽误医疗时机等行为,甚至以多食保健品而取代正常饮食的宣传,都是虚假广告的表现。应该有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

北青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了解到,如新集团创立于美国,经营个人护理品和营养保健品,是美国五大直销商之一,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2018年如新全球营业额达26.8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占到8.87亿美元。

(原题为《林丽离世背后的“神奇”果汁》)

责任编辑:郑梅钦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新打造12条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