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2015 年12 月18 日,许家印走进了贵州省大方县贫困群众张正英老人家。看着老人一家5 口人挤在3 间漏风漏雨的危房中,许家印当即许下新房承诺。280 天,在经历春夏秋三季的奋战后,恒大常驻大方的扶贫团队终于让张正英老人搬进了位于恒大二村的新房中,不用再忍受下一个冬日的严寒。

“他们实在是太穷了、太苦了。同志们,他们现在多么渴望别人的帮助啊!我们要帮助他们,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许家印说。

最识穷滋味,许家印无偿投入110亿的初衷

乌蒙山区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最穷的、贫困人口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山区,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作为全国“知名”的贫困地区,你很难想象,在北上广深高楼林立,而这里很多老百姓还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家徒四壁,最贵重的东西就是取暖的炉子和几口锅;不少孩子上学要往返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甚至很多孩子因为太穷,不得不早早地辍学。

“对于贫困,我是有非常深刻体会的。我是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76年高中毕业,想去砖瓦厂找份搬砖头的临时工做,都找不到。当时我的最大目标和最大愿望是什么?就是走出农村,找份工作,能够吃上白面。”许家印说。

而在如今的乌蒙山区他看到了童年时的贫苦,“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几公里的山沟,零零散散住着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破烂不堪的草房,就依仗着房前屋后一点点山坡地,靠天吃饭。

童年时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基础。在乌蒙贫困山区,许家印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贫苦,于是他用捐赠110亿元、派出2108人扶贫团队的实际行动做出回应,并立下“不脱贫,不收兵”的军令状。

从寒门子弟到世界500强巨头,从每个月领14元助学金读完大学,到捐出110亿元精准扶贫。许家印对这个伟大时代心怀感恩: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更用行动践行着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的初心与承诺。

饮水思源,涌泉相报,对于包括许家印在内的很多成长于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可能是最真切的感受。

选择与坚守,许家印的企业家责任意识

赢得尊敬并不容易。特别是扶贫这样从来都不好做的事。

恒大扶贫是团队作战,冲在一线的也包括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结缘毕节后,许家印几乎每年都要深入扶贫点。

精准扶贫要的就是接地气,能够深入当地,了解实情,然后对症下药。目前,在毕节,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的2108名领导干部和扶贫队员常驻毕节市扶贫前线,派驻到县、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两年来,恒大的扶贫队员走遍了毕节的村村落落,仅以入户调查为例,自结对帮扶以来,恒大扶贫队员和当地干部员工一起,已累计走访了毕节全市100多万贫困百姓,通过逐家逐户、拉网式摸查、核实和宣传发动,实现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了精准扶贫措施与贫困人口精准对接。

在许家印看来,要实现永久脱贫,关键在于提升“造血能力”,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在毕节恒大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用许家印的话说,他要确保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要与贫穷“决战乌蒙之巅”。

一位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不仅仅能经营好一家公司,更重要的是,能平衡社会责任与财富的关系。恒大在贵州毕节“不脱贫,不收兵”的承诺和不计回报的投入,让它成为一家受尊敬的企业。功成名就之后的许家印,没有忘记曾经的贫穷,也没有忘记用自己的能力、资源和善良回馈社会。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