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原标题: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促进五国民心相通

2018年6月9日,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的2018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万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政府引导与民间互动”为主题,来自金砖五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其他从事人文交流的行业人士等100余人与会。与会嘉宾围绕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意义、机制创新、促进民心相通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金砖国家加强人文交流意义重大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金砖国家相互了解非常重要。中国对以南非为代表的非洲国家的民族问题了解远远不够,而即便是对于印度这样的近邻,中印之间不理解和不信任也很常见。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离不开青年一代。建议金砖国家培养青年“金砖通”,在金砖国家高校专项培养“金砖留学生”。金砖国家人文合作应倡导智库先行。建议加强金砖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开展人文交流田野调查,推动智库间信息共享。

巴西计划、预算和管理部国际司副司长雷纳托·鲍曼认为,提高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有效性非常重要。不仅金砖国家的政府要加强协调,民间社会团体也应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金砖国家相互之间应减少技术壁垒,加强科研学术交流,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优势互补。

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国家委员会行政总监斯维特兰娜·阿法娜谢娃认为,金砖国家有各自的文化根源,人文合作应注重金砖国家文化整合,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合理共存。俄罗斯于2015年举行了公民论坛,分为学术研究、公民社会、青年人对话三个层面,这不仅是学术交流,同时也是民间活动,为俄罗斯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了解金砖的平台。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孟买)研究院达沃·德赛认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存在身份危机、不平等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建议在政府层面,尊重各国政治决策,支持各自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发展层面,金砖国家应建立一个投资与贸易研究机构,实现技术共享和共同研发,取长补短;在环境层面,金砖国家应作为一个整体,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框架下成立一个金砖气候联盟,共同商讨相关问题;在全球治理领域,金砖国家要加强各个领域合作,比如海洋、外太空等;在人文领域,金砖国家的合作只有建立在牢固的文化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贾晋京认为,应树立金砖国家文化自信。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4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然而金砖国家在文化传播上与前两者不成正比。其实金砖国家有条件树立文化自信,金砖国家都是历史文化大国,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

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管委会副主任王蔚认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是一个后发领域,如今积累了丰富的“金砖经验”,包括:首先,以“主题年(月)”为形式,固定文化交流方式,以此推动金砖国家间的文化往来。其次,以“孔子学院”为平台,拓展教育交流功能。孔子学院已不再局限于汉语的教学,而发展成了综合性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最后,以“旅游传播”为载体,实现民心相亲的目标。总之,通过各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文交流活动,使得五国民众进一步加深对其他国家的认知和了解。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创新思路和举措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塞洛·布里托认为,应从四方面更有效促进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第一,跨越语言交流障碍。金砖国家之间要加强语言学习,金砖国家大学应开设葡语、印地语、俄语等课程。第二,发挥私营企业的作用。人文交流的具体部门不能局限在公共部门,私营企业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了解金砖各国人民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港口、卫生设施、可再生能源等进行相互投资。第三,研究成果共享。这种共享不应仅停留在书面文件上,还应体现在思想层面。第四,高层次公务员交流。国家政策制定者应知道金砖各国如何解决与政府有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认为,加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具体举措包括:第一,加强金砖国家旅游业合作,实现金砖国家内部签证便利化;第二,金砖国家高校成立金砖国家奖学金,专门资助研究金砖国家的青年学子;第三,成立金砖国家研究院,聚集金砖国家的专家学者深入讨论金砖问题。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尹锡南建议,首先,尽快建立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其次,加强文化交流与学术对话,如加大中印经典与现代作品互译力度、设立印度学与汉学研究基金会等;第三,逐步增加每年度中印互访青年代表人数。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化办公室分析专员谢沃索瓦·凯瑟尼亚建议,首先,金砖国家在科学合作上可为各国专家提供知识交流和人员流动的自由环境,为学生和教员的学术交流设立奖学金;其次,在教育服务领域,金砖国家可为教育者、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者安排专业发展和再培训计划,制定关于教育的标准和课程;第三,建立必要的法律框架,创造有利于教育和科学领域互利合作的条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砖国家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徐秀军建议,首先,发挥政府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要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地方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做到资源的集约式投入。其次,促进金砖国家民间交流机制的设立与发展,尤其要发挥民间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再次,优先推进人文交流重点领域的机制建设,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以及青年和妇女交流等领域。可在金砖合作框架下建立相应工作组,推进相关领域合作。第四,加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智库建设。人文交流智库应主要从事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对策性研究,为机制的设立、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

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认为,可成立金砖国家大学,各国依照经济实力按比例出资,招收专门研究金砖的青年学生,并颁发奖学金;或成立金砖国家统一智库,加强金砖各国智库研究和合作,以此促进金砖国家间人文交流。

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教授蒲公英认为,首先,金砖国家人文交流领域与金砖国家部长级会议所涉及的人文领域有重叠,难以区分主次。其次,金砖国家参与不平衡,没有相同的动力和能力。针对金砖国家机制固定化与轮值主席国自主创新等问题,建议建立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信息共享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副教授曾敬涵对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在当今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下,金砖能发挥的作用尚有增长空间;第二,金砖国家作为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并不想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在完善现有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人文交流变得更加重要,在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快实现国际秩序的完善;第三,当前,金砖国家的概念被西方接受面临一定困难,期待人文交流和沟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善这种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陈建议,第一,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在人文交流各领域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同时构建语言互通工作机制;第二,做大做强“互联网+人文交流”;第三,深化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人文领域全球治理,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人文公共产品,分享我国在扶贫、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第四,提高表达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这涉及“谁来讲”“和谁讲”的问题;第五,学会倾听其他金砖国家的声音,避免“以己度人”带来的隔阂和误解,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四川外国语大学金砖国家研究院经贸投资研究所所长谌华侨认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存在阶层断裂、信息封闭问题,可通过“故事外交”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即将百姓亲历的故事,经媒体充分挖掘,成为领导人外事访问中公开演讲的素材,通过领导人讲故事的方式和媒体的广泛报道,强化“故事”在民众中的传播效果。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促进五国民心相通的路径和方式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乔杜里认为,加强金砖国家间卫生疾病的研究与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印中两国都面临着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两国医疗卫生合作,尤其是在中印交界的边境地区,通过双边合作改善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疾病传播。

北京吉利学院校长霍伟东认为,应以高校合作交流为主体,推动金砖国家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同时,以友好城市交流为平台,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文化交流,把多层次教育文化交流落到实处,比如开展金砖国家大学生艺术展、科技竞赛、体育比赛、“双创”大赛等活动。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助理、葡萄牙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认为,澳门可以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澳门作为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窗口,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有美食之都、文化之都、旅游之都等美誉。

同济大学教授、井冈山大学校长助理孙宜学认为,金砖国家文化交流应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有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应以和谐共生为目标。第二,应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第三,在实践中摸索建立科学的文化共生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具体问题、文化差异、互惠互利原则,设计评估标准,得出科学结论,确定评估等级。第四,应科学设定文化共生评估指标。文化交流的效果同时具有隐性和显性特征,基于其显性特征,可基本判断文化交流广度和深度。第五,建立跟踪监测机制以保证传播效果。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主任倪建平认为,媒体外交可以促进金砖国家民心相通。媒体报道什么、怎样报道对金砖国家相互了解有着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应整合媒体资源,通过重点实事评论、重要人物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促进各国民心相通。

华东政法大学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巴西及葡语国家法律项目主任赵懿先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沟通模式错误,中方的“暂时放一放”这个概念外方不是很理解,以为就是“通过”;二是文化习俗差异,中方喜欢熟人,但这在西方并不好使;三是跨境贸易领导力不足,中方一般派中层干事主导谈判,但其决策权限低、通报程序复杂漫长,将对方的耐心消磨殆尽。此外,中方有时会有炫富行为,引起外方不适。

四川外国语大学金砖国家研究院人文交流研究所所长张庆认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角色过重,很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招致反感;二是过于注重“对症下药”,忽视对问题根源的探索,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根源,在于我们对文化重“传”(传扬开来)不重“播”(播下种子),忽视了文化传播的规律性问题。应做好人文交流的配套保障措施。一是摈弃一步到位、一步登天的幻想;二是提供有利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有助于培养卓越文化人才的社会环境等;三是针对一些负面歪曲的报道进行果断的、有理有据的回击。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候筱辰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促进金砖国家民心相通中的作用。各国研究伙伴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大学合作设立暑期交流项目,开设金砖国家课程,帮助青年学生更多了解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

四川外国语大学金砖国家研究院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朱天祥认为,第一,人文交流既包括文化交流,又超越文化交流,且交流的内容也不一定是阳春白雪,有时候越是普通或一般的交流越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二,致力于民心相通的交流应当是围绕共有的东西展开。交流人性的共通之处,弘扬人所共知的基本价值观,这些是对民心最深层次的触及。第三,金砖国家鼓励讲好金砖故事,这是对的,但要注意能够引发共鸣的金砖故事是那些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引领价值、弘扬精神的好故事。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40期)

责任编辑:金林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新打造12条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