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莆田新闻
分享

屋前的大埕曾经是黄氏家族用来晾晒龙眼的场地

屋前的大埕曾经是黄氏家族用来晾晒龙眼的场地

古厝“北斗七井”中的一处,这样的水井多已不用了

古厝“北斗七井”中的一处,这样的水井多已不用了

海峡网3月9日讯(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昨日,海都报关于莆版“乔家大院”可能被拆的报道一出,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海都记者采访各部门时,提供了2013年8月6日省住建厅、文化厅联合公布的《关于公布我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的通知》文件,文件显示,大厝已被列入优秀建筑名录。随后,荔城区规划局回应称,将制定保护大厝的补救方案。

排水系统先进 大厝多年不涝

记者了解到,义兴黄氏百间大厝之所以历经百余年仍保存完好,除了与其用料粗犷大气有关外,还与大厝科学的排水系统有极大的关系。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大厝内有七口水井,根据北斗七星的方位设置,被称为“北斗七井”。如今,有些水井因长期没有使用被封存起来,仅有个别水井还用来简单洗漱。

在居民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大厝四周设有排水渠,水渠相互连接并通向低处;排水渠通畅干净,没有积水,宅院内也设置有多条排水道,水道也相互连接。村民称,2011年,莆田曾因台风发生过洪涝灾害,但大厝丝毫未受影响。“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几十年来,都不曾见过有积水!”居民说。

村里老人告诉记者,义兴黄氏百间大厝最鼎盛时,有40多户,住着200多黄氏后裔。如今,随着人口外迁,绝大多数人都搬离祖屋,仅余10多人在大厝生活,多是上年纪的老人。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义兴黄氏有一个传统,凡是办喜事,大家都回到大厝办喜宴。“在哪间出生的,就要在那间房所在的大厅办喜事。”一位嫁入黄氏家族的媳妇说,8年前丈夫娶她时,就是在祖屋办喜酒。这位媳妇说,大厝虽然老旧,但承载着义兴黄氏后裔沉甸甸的乡愁。

专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昨日,海都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四川大学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帅志强。帅志强说,如何将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资源的建筑与建市规划结合起来,这个发展和保护的话题出现在很多城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的黄氏百间大厝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黄氏大厝确实承载了村民的乡愁记忆。但是,政府在此处的开发,也有其科学规划意义。两者的发展找到平衡共存并非不可能。

帅志强认为,在这种局面中,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对村民的引导,“防范村民凭借文化资本排斥甚至是抵制政府的科学规划”。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做出思考,尽可能让规划符合发展需要,又兼顾村民对民俗文化保护的渴求。

“应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帅志强表示,渭阳村列入莆田大学城的规划范围,作为一处大学城的选址,大学文化可以和当地乡土文化融合发展,这样有利于形成校园的特色文化。

部门:原定要拆除将商讨补救方案

昨日,海都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最终,荔城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渭阳村已经列入莆田大学城的规划范围内。当时已将大厝考虑进去,在尚未查阅到相关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文件前,暂定拆除大厝。

采访中,海都记者提供了2013年8月6日省住建厅、文化厅联合公布的《关于公布我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的通知》文件后,该负责人表示,现已明确大厝被列入优秀建筑名录,规划局将与文化部门、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商讨补救方案,对大厝异地或是原址保护。

责任编辑:黄小群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莆田 僵尸
最新莆田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希腊雅典遭撒哈拉沙尘侵袭 天空变成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