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宁德新闻
分享

走进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家家小洋楼,户户领工资;门对小公园,村像大花园。昔日贫困的面貌似乎只有在村史的旧照中才能依稀看到。

“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00元,村财负债43万元,70%以上的村民分散居住在环境恶劣的21个偏远自然村,住的是茅草房、木瓦屋。”回想起20多年前的柏洋村,柏洋党委书记王周齐说,那就是硖门乡数一数二的“穷山村”。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柏洋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坚持“五心”创建“五好”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核心,抢抓毗邻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宁德核电站建设区和习近平总书记到柏洋视察的四个历史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和服务产业,实现村富带民富。2015年,柏洋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470元,村财收入达550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直以来,宁德市始终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和“百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培育工程”, 着力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好一个村党支部,带富一方群众。

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农村,选好“带头人”,方能领跑扶贫路。为此,在推进党建扶贫中,宁德市注重选优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引导和督促各级党委把党性强、人品好,扶贫工作有思路、有能力、有办法的对象选上来。据统计,在全市村“两委”中,经济能人村主干占比达63%,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断增强。

返乡创业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富有理想,敢于尝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宁德市将返乡创业大学生作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带领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来重点培养,吸引一大批有知识、有激情、有干劲的年轻人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扶贫开发一线去,成为了一支永驻的扶贫开发力量。据了解,2015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共有30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推选进村“两委”班子,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宁德市还先后选派4批1975名党员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并从2015年起由市委常委带队,组建10支精准帮扶工作队,组织157个市直单位、1150名干部驻村蹲点、1755名领导干部挂村包户扶贫,实现了“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下派第一书记包重点村、社会力量包重点户”的“六个百分百”,有力增强基层脱贫致富核心力量。

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扶贫攻坚中,宁德市不断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上、联建共建党组织等模式,深入开展“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做到有平台、有示范、能引领、能带动。其中,福鼎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起了65个党支部,推广“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增收模式,辐射带动5.1万户农民脱贫致富;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与二坑、三坪两个村联建中心村党总支,取长补短、并肩发展……

此外,为了解决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宁德市还专门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以及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市委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出台指导意见和三年规划,从2015年起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仅2015年全市各级财政就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7000万元,全市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340个,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450个。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一些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心干事、无章理事”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周冬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癌症前兆
最新宁德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首个数字文旅生态大会在榕举办,开启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